百物狂飆已燃眉 痛苦指數再升高 拿不出對策 卻要民間共體時艱 「再」研議因應措施 遠水救不了近火
一早看報紙,國際機票要漲百分之十至十五,洗衣精、洗衣粉也漲,還高達四成,民眾搶購要漲的衛生紙,上周賣場銷售量較平時多四倍,加上麥價再飆,糕餅業剉著等,及米價二十年新高,金油漲不完,令我眉頭多了三條線。
難怪台灣人的痛苦指數又升高了,報載去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加失業率,也就是所謂的「痛苦指數」,創近十年第三高,而昨天公布的二月的物價指數年增率,更一舉達百分之三點八九。
漲勢不休的民生物價,使實質薪資負成長,單靠銀行定存利息過日子的退休族群,更是苦不堪言,利息所得被通膨吞噬殆盡,說白話一點,就是錢花一塊少一塊。
政府面對「百物齊漲」的情況,至今似乎束手無策,提出的減稅方案,就算立法院通過,最快也得兩年後才能實施,對民眾而言,根本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荷包一天比一天縮水,不知道能否熬到那一天,更何況,減稅是企業優於民眾,沒有公平可言。
上周市場傳言衛生紙將全面漲價,台灣各大賣場都出現民眾搶購的盛況,誇張到某賣場促銷的第一天,特價品就一掃而空,廠商也不願提供確實的供貨日期;另外,包括洗碗精,同樣容量以前售價在百元左右,現在已經漲了百分之五十。
這次通膨的威力已足以讓民眾產生恐慌心理,政府除了鴕鳥把頭埋進沙堆,對中油來個「政策凍漲」外,已黔驢技窮。
去年下半年菜價頻創新高,民怨四起,可是官員不但沒辦法平抑,反而說出不知民間疾苦的話,而有「蘇五元」和「陳小車」之譏,如今又萬物齊漲,政府更是拿不出辦法,奇怪的是,政府一再告訴人民,去年的經濟成長達百分之五以上,失業率也在百分之四以下,照理說人民應該安居樂業才對,可是經濟成長的好處到那去了?
報載閣揆昨天在行政院會把物價狂飆推給國際情勢,要政府與民間「共體時艱」,而且雖要相關部會監測物價,但要參採各國作法,「再」研議因應措施。拜託!問題已燃眉,還要民間「共體時艱」、「再研議因應措施」,如此「慢郎中」的閣揆,怎能醫物價的「急驚風」?人民痛苦指數恐怕有增無減。
湯明先(高雄市/公司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