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山東青島 老城翻新了 文/記者王凱 |2022.03.19 語音朗讀 31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青島中山路街景。圖/新華社青島中山路旁浙江路天主教堂。圖/新華社「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青島老城區。圖/新華社青島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圖/新華社青島中山路老字號春和樓飯店。圖/新華社廣興里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圖/新華社航拍青島里院。圖/新華社青島中山路上的「劈柴院」。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凱老城區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如何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加強歷史街區保護,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是當前中國大陸各地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課題。為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老城復興,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深度挖掘文化資源、講好歷史故事,以產業「搭台」,借文化「唱戲」,全力復興老城區,營造傳統與現代交融、經典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場景,一幅老城區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徐徐展開。中西合璧浪漫詩意「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綠樹紅瓦,可舟可車。」這是康有為在一封家書中對青島的讚美,也是青島老城區中西合璧、浪漫詩意的真實寫照。中山路區域作為青島老城區的核心,是承載青島百年記憶的獨特「名片」。始建於一八九七年的中山路曾與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齊名。鼎盛時期,一千五百公尺的街道雲集了一百四十多家老字號店鋪、洋行、咖啡館、酒吧、旅館等。「十幾年來,青島從未停止過復興中山路的努力。」青島市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工委書記張志棟告訴記者,以中山路為核心的市南區是一片巨大的寶藏,擁有省市級優秀歷史建築二百六十五處、名人故居五十七處、歷史文化街區八處,其歷史文化價值不可複製。位於中山路片區的寧陽路,一九一四年就出現在青島地圖上。那時,寧陽路坐落著眾多貨棧、客棧以及商賈、官宦府邸,被稱作「銀魚巷」。如今,寧陽路裡的老建築被重新「喚醒」,並以「上街里.銀魚巷」這個新形象與市民重新見面。「在對街區內八處百年老建築的保護性修繕中,我們一直心懷敬畏。」銀魚巷項目總負責人韓斌說,他帶領團隊確定了「更少干預+功能提升」的保護性修繕原則,作為修繕工作全程不可突破的底線。拆除的老物件、老木頭回收再利用,對原有石材先編號再開挖後存儲,按照編號原樣鋪裝……市南區盡最大力量保留寧陽路歷史原貌。走在現在的寧陽路上,遊客能直觀感受到青島已不多見的車輪石和馬牙石、水泥拉毛的修復痕跡。種種有關歷史的細節印記為遊客帶來「深度體驗」。「寧陽路的老建築和街區產業定位非常符合小店的經營需求,我們於二○二一年三月中旬考察寧陽路,四月上旬就簽訂了合約。」青島南枝小館負責人陳一達說,老城區綠樹紅瓦,富有詩意,歷史文化體驗感強。他的小餐館開門納客後,有條件舉辦沉浸式體驗活動,吸引年輕顧客光臨。既要面子也要裡子老城區保護開發,不是簡單恢復其原有功能,還要滿足現代產業發展需求。青島市成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先修繕建築,再導入產業。讓老街區既有美麗動人的「面子」,也有活力十足的「裡子」。廣興里始建於一八九七年前後,由當年在青島的嶺南商人聘請德國建築設計師設計,擁有青島獨具特色的民居——里院。二十世紀初期,占地四千多平方米的廣興里華商雲集、貿易繁榮。「里院被稱為『華洋折中式』建築,中心形成一個大院,兩到三層,底層多為商業用途,二層以上為住宅。」青島市市北區歷史城區管委會項目負責人袁本田說,針對廣興里等歷史建築的保護開發,市北區專門成立歷史城區管委會,凝聚建築、結構、文史、文保、古建修繕等各方面專家力量。二○二○年五月,以「老城復興、工業賦能」為目標的廣興里順利變身為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該中心目前已有十八家國內外設計機構入駐。青島市市南區則充分考慮產業空間拓展,搶抓文旅深度融合。二○二一年「五一」假期,市南區「海岸市集」每日接待遊客達一萬多人次,「尚街里嘉年華」每日接待遊客七萬多人次,最高峰達十萬人次。青島的里外院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亮介紹,二○二○年,他們公司將位於市南區老城區的三家酒店進行了改造升級。新拓展的兩個項目「青島歷史名建展覽館」、「青島水彩百年繪畫博物館」於二○二一年「五一」期間正式開館,吸引了眾多遊客。騰籠換鳥 老城區的新動力存量空間不足,土地資源稀缺,是困擾老城區轉型升級的主要瓶頸。要騰籠換鳥,引入新產業,對老城區大拆大建或全盤保護都不可取。作為青島老城區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樣板,青島市市北區正規畫建設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在核心區總投資約人民幣一百億元,打造「六個千畝」產業集聚區。這樣的大項目,必然需要充足的土地供應。老城區土地寸土寸金,到哪裡去找地呢?如海綿擠水一般,在保留老城區總體格局和整體風貌的基礎上,市北區探索將老企業搬遷清退,同時盤點、整合現有棚戶區空間。精細規畫下,六千六百多畝可開發利用土地被梳理出來,不僅拓展了老城區的發展空間,更為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升級改造開闢了新天地。老街區運用得當,也能煥發別緻的吸引力。初建於十九世紀末的館陶路曾是青島著名的「洋行一條街」,當年殖民在此的德國當局將此規畫為「洋行區」。如今,搭乘RCEP簽署的春風,這裡成為青島市重點打造的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山東國際航交所、RCEP青島企業服務中心等眾多平台項目紛紛在此落地。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 古老隘口捍衛京師 倒馬關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重慶霧都的藍天保衛戰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2025.09.2702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3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4依舊青山入眼來2025.09.2805南韓氣候正義示威 臥地抗議2025.09.2806台灣最美風景 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送暖2025.09.2707伊拉克通訊展 機器人搶鏡2025.09.2708明年最低工資 漲至29500元 2025.09.2709【海闊天空】一窺雲的故鄉 武界祕境之旅2025.09.2710新馬寺校園佛學會考 6校逾4千學生參與2025.09.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從文學發源地到科創高地【產業觀察】上海虹口 煙火氣激發科創力宛如運河悠悠水脈 影響江南文化至深至遠【文創之旅】季子故里 常州推廣誠信文化藉著詩作打造文化IP【文創之旅】何處春江花月夜? 作者其他文章呂雪梅 把教室搬進了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