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台海局勢阽危,安邦不易,有人主張延長軍事訓練役期;八十歲退休部長說願接受軍事教召;年輕立委遞表願優先接受軍事徵召令。聯華電子公司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說,台灣有二千三百萬人,十八到六十五歲的健康人口起碼上千萬,給予適當軍事訓練後,至少擁有百萬精兵,為什麼還需要美國派兵呢?
科技界熟悉曹董性情者,許為恨鐵不成鋼;但輿論觀策,則指曹興誠已入新加坡籍,二兒是美國人,卻叫大家全民皆兵,「這百萬精兵,會包含你的家人嗎?」曹興誠給出答案是:「我兩個兒子都是中華民國籍,一個已經服完兵役,一個今年美國大學畢業,暑假會回來服兵役。台灣有事,他們都會回來剿共。」
若熟悉曹興誠在台求學、成長背景,即知這是莊敬自強策。兩位蔣總統時代,高中職、專科、大學都有軍訓課,調現役軍官為駐校教官;高中有槍械庫,儲存現役部隊不再使用的單發裝填步槍。也就是說,高中軍訓課不只在教室聽講,還須在烈日下站隊出操;包括女學生也有包紮傷患等護理軍訓課,並集體赴鄰近軍校靶場實彈射擊。
當年兵役政策是好男要當兵,好鐵才打釘。及齡男丁區分甲乙丙丁等體位,依專長分發不同兵種服役。預官役一至二年,高中職畢業者如任通訊兵、空軍機械士,役期三年。當年參謀總長的兒子須通過考選才能服預官役,與同級分役男同赴步兵學校受訓;無法走後門,摻和在政戰或砲兵科隊伍裡,到咸認為較輕鬆的衛武營受訓。
老蔣總統視攻擊為最好的防禦,他豈不知反攻大陸的戰備力量,與中共相較已失衡;唯賴外部形勢與大陸民心變化,才可能還我河山。他接受美國軍援武器,參考美軍操典整軍訓練,選送軍隊幹部赴美受訓以提升素質;但一貫堅持自力作戰,自主治軍。上世紀台海緊張時,軍民、工商、官紳、庶民大體上均公平承擔保衛鄉土責任。
但隨著台灣民主進程與台海承平日久,莊敬自強以保鄉衛土、臨陣當先以矢勤矢勇皆發生質變。文校不再操槍,教官退出校園;役男當兵,父母多方找關係請託分發涼兵缺;民意代表為役男關說,與為病患找病床,同為服務選民關鍵業務。接著縮短役期、行募兵制,一度規定天氣溫度、溼度達一定標準可停止出操,陸軍也停過震撼教育,後再恢復;政客醜詆軍人以嘩眾,使敬軍之風蕩然。
如今俄烏戰事牽出台海緊張,廟堂奢談疊出,上焉者說拿一根掃把都跟他打,是表現抗敵決心;曾閃避兵役者,主張其他除役者、免役者,包括女性都該接受軍訓,自己卻不臨陣當先棄政從軍。
台灣有軍事專業的退將說不反對徵兵,但要有長役期、幹部素質、接訓設施等配套規畫。因為現代戰爭,飛彈、飛機、數位化射控、人工智能、夜間偵蒐等,皆賴知識與久練才能掌握運用。退將反對到警察派出所部署肩射飛彈,也不認為城市巷戰有威懾力,反陷未完訓之民於死傷絕境。
俄烏領袖不仁無識,暴虎馮河讓兩國軍民承擔苦果,尤其烏克蘭城鎮毀壞,復興無期;真是時無英雄,世人遭難。台灣需要能慎謀安邦策的真英雄,摒棄外邦蠱惑,內自莊敬自強,柔能克剛。選民更要看透豎子成名術,以選票淘汰亂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