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三周,烏克蘭人展現如此堅強的抵抗,美國與歐盟陸續祭出史上最嚴厲的經濟制裁,而俄國也警告,國際原油價格可能暴漲三倍,屆時將引爆第三次能源危機,重創全球經濟,西方各國將付出沉重代價。
俄國入侵烏克蘭,美國與歐盟推出史上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包括凍結普亭、外長拉夫羅夫及多位普亭親信的海外資產,禁止對俄國出口包括半導體晶片等敏感科技零組件,把俄國銀行踢出美元支付系統SWIFT,凍結俄國央行的美元外匯存底,美國宣布停止自俄國進口石油、天然氣、海鮮、酒類、鑽石等,歐盟則承諾今年底前降低自俄國進口能源三分之二,並設定在二○二七年停止自俄國進口能源。
由於俄烏會談沒有進展,美國繼續施加壓力,拜登總統十一日宣布取消俄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此舉形同美、俄結束貿易關係,預計七大工業國與歐盟可能跟進。
俄國入侵烏克蘭引發跨國企業強烈抵制,科技巨頭包括蘋果、微軟、谷歌、三星等,精品業者包括香奈兒、LVMH等,美國連鎖餐飲麥當勞、星巴克,以及信用卡國際品牌如威士、萬事達、美國運通等紛紛停止在俄國業務。這些跨國品牌的撤出,不僅衝擊金字塔頂端的富豪,也影響中產階級與底層民眾,俄國人所持有的信用卡無法使用,無法兌換美元,無法出國旅遊,甚至可能失業,生活馬上陷入困境。
歐美祭出空前的經濟、金融制裁,跨國企業紛紛停止在俄國業務,俄國盧布重挫四成,俄國央行將利率由百分之九點五提高為二十,航空公司旅客大減,進口各項產品大幅減少,如果這些制裁持續,俄國將發生嚴重食物與生活用品短缺,失業率升高,可能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俄國政府欠缺美元的情況下,將面臨破產危機。
然而,經濟制裁是兩面刃,歐美各國祭出經濟制裁,恐怕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俄國是石油與天然氣重要生產大國,也是稀有金屬和某些關鍵氣體的供應國,手上握有多張牌可以反制西方的制裁,因此西方祭出一波波經濟制裁,同時也要有心理準備因應俄國的反制。普亭已警告,國際原油價格可能上漲至每桶三百美元。
二○一四年俄國入侵克里米亞,美國曾對俄國祭出經濟制裁,俄國對這類制裁已有心理準備,而且看透歐洲對俄國能源依賴高,使得制裁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拜登在競選時曾表示支持制裁「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但上任之後,去年停止了這項制裁,而去年八月美國自阿富汗狼狽撤軍,也讓普亭看破手腳。
歷史上歐美實施經濟制裁,最後失敗的例子不少,美國過去曾對伊朗、北韓實施經濟制裁,都沒有發揮預期的效果。這次美國與歐盟聯手祭出史上最嚴厲的制裁,如果要發揮效果,決策者必須有堅持到底的決心,避免經濟與金融制裁雷聲大雨點小,對於可能引發的能源危機,也要做好配套;並對其國人先有心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