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路相貫 線上展覽
寬葉木蘭化石(普洱市博物館藏)
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茶馬古道」從秦漢初見雛形,到唐宋正式形成,興盛於清代至民國時期,一直延續到20世紀中葉,隨著各級公路的修築延伸逐漸衰落。
它不是一條單一的道路,也不是一個單一的交通概念,而是主線以及延伸出來的若干分支的統稱。
在「茶馬古道」上,眾多馬幫往來於中國西南地區的漢、藏、白、回等多個民族間,運輸茶、馬、鹽等商品再進行貿易交換。
它像條奔騰不息的大河,納百川而入海,把中國西南地區的許多民族緊緊聯繫在一起,加強了彼此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與融和,增進彼此的團結和友誼,鞏固了西南邊疆的穩定。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樹的地方,而景穀古寬葉木蘭化石的發現,證實了茶樹起源於雲南。
茶樹與寬葉木蘭、中華木蘭植物化石有較多相似之處,在遺傳上有親緣關係,而普洱市境內的景穀縣,是中國唯一的第三紀木蘭植物群分布區。
該化石在1978年發掘於普洱市景穀盆地芒線,距今約有3540萬年歷史,是迄今唯一發現未受第四紀冰川波及的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山茶種及茶樹植物垂直演變的始祖。
寬葉木蘭化石的發現,為引證茶樹最原始產地提供了古植物依據。
展期:即日起~4月3日
時間:9:00~18:00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一、二展廳
電話:07-6563033轉4002、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