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 宋代茶器 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2022.03.28 語音朗讀 13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宋鵲紋銀盤(四川博物院藏) 銀盤呈六瓣花形,底線刻折枝花紋。採用捶揲工藝成型,突顯花瓣的浮雕效果,再加上鏨刻作細部刻劃,線條細膩、紋飾精美。兩種工藝的結合使器物造型流暢裝飾層次豐富。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有柄銚子(四川博物院藏) 煎茶的要領,是將茶葉在器皿中以水煎煮,銚子就是重要的煎煮器具。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宋錫茶托(四川博物院藏) 茶托,是一種與盞組合而使用的茶具,最早見於魏晉時期的青瓷產品,是由漢代的托盤、耳杯演化而來,可防止茶盞高溫燙手或茶水外溢。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宋茶研磨盤(四川博物院藏) 研磨盤內用竹條之類的器具戳出成排的鋸齒,作輻狀排列,正中心一圓形無磨齒。唐宋時期,人們將茶葉製成茶餅,飲用時碾成細末後烹煎飲用。茶研磨盤就是碾茶的工具。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宋兔毫盞 (四川博物院藏) 兔毫盞因其釉面有細如兔毛的條紋而得名。在瓷器燒造過程中,釉中的鐵元素隨釉層變化,在黑釉上析出如兔毫的結晶紋。因黑釉盞可以襯托白色茶末,而廣受喜愛。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宋紹昌銀盞(四川博物院藏) 銀盞底款刻有「紹昌」二字。宋代金銀器以輕薄精巧、造型考究,紋飾清素典雅為特色。其樸質典雅的器型特點也與宋人追求簡約,崇尚淡雅的審美情趣相契合。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宋瓜棱執壺 (四川博物院藏) 點茶時,為了保證熱湯衝擊茶盞中的茶葉末膏而形成乳花,點茶的湯瓶不能用短流的煎茶瓶,而必須用長流的湯瓶,這種執壺就是點茶的重要器皿。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宋代茶事盛行,在唐代的煎茶法的基礎上發展出點茶法,包括炙茶、碾羅(碾碎再篩)、候湯、焰盞、點茶等一套程序。除點茶法外,鬥茶之風熾盛,各式各樣的茶具層出不窮。展期:即日起~4月3日時間:9:00~18:00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二樓第一、二展廳電話:07-6563033轉4002、4003 前一篇文章 【時光走廊】 福星台灣: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 10-5 ) 高山原民 下一篇文章 【食說新語】 潤肺杏仁妙無窮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 作者其他文章【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 清銅龍首馬鐙【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 寬葉木蘭化石【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 豐富多元的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