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路相貫─茶馬古道上的人文歷史】 宋代茶器

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2022.03.28
1389觀看次
字級
宋鵲紋銀盤(四川博物院藏) 銀盤呈六瓣花形,底線刻折枝花紋。採用捶揲工藝成型,突顯花瓣的浮雕效果,再加上鏨刻作細部刻劃,線條細膩、紋飾精美。兩種工藝的結合使器物造型流暢裝飾層次豐富。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有柄銚子(四川博物院藏) 煎茶的要領,是將茶葉在器皿中以水煎煮,銚子就是重要的煎煮器具。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宋錫茶托(四川博物院藏) 茶托,是一種與盞組合而使用的茶具,最早見於魏晉時期的青瓷產品,是由漢代的托盤、耳杯演化而來,可防止茶盞高溫燙手或茶水外溢。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宋茶研磨盤(四川博物院藏) 研磨盤內用竹條之類的器具戳出成排的鋸齒,作輻狀排列,正中心一圓形無磨齒。唐宋時期,人們將茶葉製成茶餅,飲用時碾成細末後烹煎飲用。茶研磨盤就是碾茶的工具。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宋兔毫盞 (四川博物院藏) 兔毫盞因其釉面有細如兔毛的條紋而得名。在瓷器燒造過程中,釉中的鐵元素隨釉層變化,在黑釉上析出如兔毫的結晶紋。因黑釉盞可以襯托白色茶末,而廣受喜愛。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宋紹昌銀盞(四川博物院藏) 銀盞底款刻有「紹昌」二字。宋代金銀器以輕薄精巧、造型考究,紋飾清素典雅為特色。其樸質典雅的器型特點也與宋人追求簡約,崇尚淡雅的審美情趣相契合。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宋瓜棱執壺 (四川博物院藏) 點茶時,為了保證熱湯衝擊茶盞中的茶葉末膏而形成乳花,點茶的湯瓶不能用短流的煎茶瓶,而必須用長流的湯瓶,這種執壺就是點茶的重要器皿。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宋代茶事盛行,在唐代的煎茶法的基礎上發展出點茶法,包括炙茶、碾羅(碾碎再篩)、候湯、焰盞、點茶等一套程序。除點茶法外,鬥茶之風熾盛,各式各樣的茶具層出不窮。



展期:即日起~4月3日

時間:9:00~18:00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二樓第一、二展廳

電話:07-6563033轉4002、4003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