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 10-3 ) 阿母阿嬤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2.03.11
1748觀看次
字級
█《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挑水的孕婦 中部山區原住民社區,一位挑水的孕婦,雖然身懷六甲,仍然要從事勞動,包括擔挑重擔的工作。 山區生活艱苦,婦女們終日工作,打理內外,包括採集、打水、砍材、生火、煮飯、清理家裡,以及照顧孩子等,似乎有永遠做不完的工作,即使懷孕也沒有休息補身體的觀念。 左側兩個孩子騎著牛,把牛當成交通工具,美麗的山岳景緻中也呈現了真實生活的樸實和辛苦。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母親餵孩子吃飯 一位母親正在餵四個孩子吃飯。四個孩子一起吃飯,年紀稍長的兩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已經能自己拿碗筷吃飯,但最小的孩子仍需要媽媽餵食。早年家庭會生育多個孩子,母親忙著家事,同時還要照顧孩子們,幾乎不得片刻休息,十分辛苦。這個時代的孩子們成年後,大多對母親都有深刻的感念之心。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路邊哺乳的母親 一位母親與友人在路旁一邊交談一邊哺乳。等待救濟物資發放的時間,兩名婦女愉快的聊天著。嬰兒還小,母親便時刻帶在身邊照顧,孩子哭鬧,母親能隨時安撫;肚子餓了,母親也能隨時坐下來哺乳。民風純樸的年代,這是相當常見的景象,無人引以為奇。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母親抱著孩子在苧麻田工作 一位母親抱著孩子在苧麻田工作。她手中提的是苧麻莖皮編織的袋子,苧麻的莖皮用途廣泛,包括造紙以及編織各類型的袋子。台灣各地都有種植苧麻,照片中的母親平常在苧麻田工作,因孩子年紀還小,只能帶到田裡,這種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工作的情況十分普遍,也是當時母親的一種鮮明形象。 (今日版面皆為1960年的台灣情境。)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婦人肩挑兩大把「豬菜」 南台灣農村,一位婦人挑著兩大把的蕃薯藤回家。蕃薯藤即蕃薯的枝葉,也叫蕃薯葉或地瓜葉。由於容易種植,生長期短,早年生活貧困,農民吃不起昂貴的白米,常種蕃薯作為主食;即使如此,也不吃蕃薯葉,而是拿來餵養豬隻,因此蕃薯葉又稱為「豬菜」。 然而幾十年後的今天,白米飯早已是城鄉居民的日常食品,有時為了養生,甚至強調「少吃飯」。蕃薯葉則以營養豐富和口感清爽,躋身大餐廳的菜單,成為可口佳餚。蕃薯藤甚至被視為農村樸實生活的象徵,散發著土地的芬芳,因此也被登記為公司名稱。不過,使用的是正式名稱的「蕃薯藤公司」,而非「豬菜公司」。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母親安撫孩子的情緒 一位背著孩子的母親。當孩子哭時,她用自己的拇指給孩子吸吮,以安撫孩子的情緒。薛培德牧師拍下了這個既有趣又溫馨的瞬間畫面。此時,奶嘴並不普及,有些嬰兒一出生就會吸吮自己小小的拇指,孩子稍大後,母親偶爾也會用自己的拇指給孩子吸,十分逗趣。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母親餵孩子吃飯

一位母親正在餵四個孩子吃飯。四個孩子一起吃飯,年紀稍長的兩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已經能自己拿碗筷吃飯,但最小的孩子仍需要媽媽餵食。早年家庭會生育多個孩子,母親忙著家事,同時還要照顧孩子們,幾乎不得片刻休息,十分辛苦。這個時代的孩子們成年後,大多對母親都有深刻的感念之心。

母親抱著孩子在苧麻田工作

一位母親抱著孩子在苧麻田工作。她手中提的是苧麻莖皮編織的袋子,苧麻的莖皮用途廣泛,包括造紙以及編織各類型的袋子。台灣各地都有種植苧麻,照片中的母親平常在苧麻田工作,因孩子年紀還小,只能帶到田裡,這種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工作的情況十分普遍,也是當時母親的一種鮮明形象。

(今日版面皆為1960年的台灣情境。)

婦人肩挑兩大把「豬菜」

南台灣農村,一位婦人挑著兩大把的蕃薯藤回家。蕃薯藤即蕃薯的枝葉,也叫蕃薯葉或地瓜葉。由於容易種植,生長期短,早年生活貧困,農民吃不起昂貴的白米,常種蕃薯作為主食;即使如此,也不吃蕃薯葉,而是拿來餵養豬隻,因此蕃薯葉又稱為「豬菜」。

然而幾十年後的今天,白米飯早已是城鄉居民的日常食品,有時為了養生,甚至強調「少吃飯」。蕃薯葉則以營養豐富和口感清爽,躋身大餐廳的菜單,成為可口佳餚。蕃薯藤甚至被視為農村樸實生活的象徵,散發著土地的芬芳,因此也被登記為公司名稱。不過,使用的是正式名稱的「蕃薯藤公司」,而非「豬菜公司」。

路邊哺乳的母親

一位母親與友人在路旁一邊交談一邊哺乳。等待救濟物資發放的時間,兩名婦女愉快的聊天著。嬰兒還小,母親便時刻帶在身邊照顧,孩子哭鬧,母親能隨時安撫;肚子餓了,母親也能隨時坐下來哺乳。民風純樸的年代,這是相當常見的景象,無人引以為奇。

挑水的孕婦

中部山區原住民社區,一位挑水的孕婦,雖然身懷六甲,仍然要從事勞動,包括擔挑重擔的工作。

山區生活艱苦,婦女們終日工作,打理內外,包括採集、打水、砍材、生火、煮飯、清理家裡,以及照顧孩子等,似乎有永遠做不完的工作,即使懷孕也沒有休息補身體的觀念。

左側兩個孩子騎著牛,把牛當成交通工具,美麗的山岳景緻中也呈現了真實生活的樸實和辛苦。

母親安撫孩子的情緒

一位背著孩子的母親。當孩子哭時,她用自己的拇指給孩子吸吮,以安撫孩子的情緒。薛培德牧師拍下了這個既有趣又溫馨的瞬間畫面。此時,奶嘴並不普及,有些嬰兒一出生就會吸吮自己小小的拇指,孩子稍大後,母親偶爾也會用自己的拇指給孩子吸,十分逗趣。



█《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