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後冷戰與新冷戰

 |2022.03.14
6429觀看次
字級

俄、烏戰爭已經持續兩個多星期。究竟如何收場,目前仍難有定論。唯一可確定的是,整個世局已不可能回到戰爭之前;這場戰爭改變了烏克蘭的國運,也使三十一年的後冷戰時期結束。

後冷戰時期的國際安全框架,從一九七五年的美蘇《赫爾辛基協議》開始建構。前蘇聯垮台後,先有一九九四年由美英俄和烏克蘭、哈薩克、白俄羅斯共六國簽署《布達佩斯備忘錄》,再有一九九七年的《北約──俄羅斯基本協定》,及二○一四年烏東戰事爆發後簽訂的《明斯克協議》。這些現在統統變成廢紙,世界進入重新洗牌階段。

首當其衝的是核武禁忌被打破。普亭出兵前就下令將戰備升高為「最高級核震懾」,接著俄軍控制了停止運轉的車諾比核電廠,還攻下歐洲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令全世界捏把冷汗。俄羅斯同時策動盟友白俄羅斯通過公投,放棄無核地位,同意俄羅斯永久駐軍,等於讓俄羅斯可在該國部署核子武器。

這一連串的「核武恐嚇」更直接衝擊世上唯一曾經受核武攻擊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就公開主張日本應該和美國「核共享」,引發日本政壇關注。

冷戰期間東西方壁壘分明,可稱為半球化的結構;冷戰結束後各國爭相把經貿向外拓展,迎來全球化。但這次俄羅斯被施以「核彈級」的SWIFT制裁,西方和俄國脫鉤,資本市場開始出現逆全球化。俄羅斯也進行反制裁,如果情勢未見改善,最後很可能重回蘇聯時期的經濟閉鎖狀態。

與此同時,俄國當局也在建立新的「鐵幕」。除了禁臉書、限推特、阻上網,並以最高可判處十五年監禁的「假新聞法」,迫使傳媒和市民噤聲,還暫停至少三家俄籍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班,變相鎖國。

這些措施都讓人聯想到鐵幕重現,而情況卻可能比冷戰時還糟糕。冷戰時代在歐洲至少界線分明,清楚知道有哪些中立國作為緩衝,但現在不知道新冷戰的邊界畫在哪裡。除非美國公開宣布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讓普亭結束戰爭下台階;否則隨著戰爭持續,東西歐之間將出現極不穩定的漩渦(vortex of instability)局勢長期震盪。

這場戰爭也促使許多國家重新自我定位,最明顯的是德國和日本。德國因為是二戰的戰敗國,向來小心處理德俄關係,但這次德國不但提供烏克蘭防空飛彈,還追加千億歐元國防預算,重整軍備意態明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稱與俄羅斯有主權爭議的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是日本「固有領土」,與過往安倍執政時稱北方四島為「擁有主權的領土」不同。日本媒體認為,此舉反映日本政府因俄烏戰爭而調整對俄外交政策。

德日兩國的戰略大轉彎,說明這場二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正從各個方面改變著世界歷史,讓二戰後七十年的國際局勢為之丕變。後冷戰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新冷戰,而新冷戰只會比舊冷戰更不穩定,讓世局更加動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