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論壇--讀者投書

 |2005.11.27
195觀看次
字級

●畢業即失業政府責無旁貸
一般而言,失業率是失業人口佔勞動人口的比率,也就是失業人口佔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總和的比率。然而,臺灣近幾年的失業率,卻一直高於百分之五。今年五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六成五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擔心「畢業即失業」,雖然超過五成的應屆畢業生決定畢業後立即投入職場,不過僅一成二的畢業生,幸運地找到理想工作,不少人只有在家待業(吃父母的)、延畢或考研究所,其他便無計可施。筆者曾看到有年輕畢業生天天在圖書館讀報紙職業欄,尋找工作,但音訊渺然。筆者曾建議他們請學校師長介紹或國民就業中心幫忙,他們對我搖頭嘆息。可見大學畢業生憂慮「畢業即失業」,非同小可。筆者覺得,政府「擴大就業方案」,應納入大學畢業生,更應該鼓勵畢業生從事不怕髒、耐操、肯吃苦的工作,以減少用外勞,增加工作機會,「畢業即失業」的問題,便能解決。
王堅忍(高雄市/工程師)

●避免畢業即失業 學校應加強輔導
若大學生畢業等於失業,筆者以為,有一方面是因為過度主張「念書不打工,打工不念書」的結果,慎選工作環境,學習時間管理,應予以鼓勵,而非一昧地限制或不敢去嘗試,難以讓本身的所學與實務經驗並用,導致愈來愈多刻意延畢的鴕鳥心態,沒有目標地繼續進修,儼然成為最佳的避風港。

因此,就大學教育而言,無論主修什麼系,都應增設似專科、技職學校的一門「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包含各種心理測驗、性向測驗、正當的求職管道與技巧等,一套完整的職前訓練與準備,能提供學生們於畢業前,對職場的概況有所認識,個人深信: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陳意婷(台北市/研究生)

●政府有責營造經濟契機環境      
由於意識形態掛帥,造成政局長期不穩,朝野持續對立,因而產業競相外移,外商也不願冒著風險投資,以致於景氣低迷、百業蕭條,「失業率」節節上升,家庭及社會問事件跟著層出不窮的發生。

執政者擁有、享有權利,就應有化解政治困局之責任,打開朝野之僵局,鬆綁兩岸的經貿政策,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理念,營造一個有利於經濟提昇的契機與環境。

「與其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政府更有責任為失業者打開一扇窗,輔導協助失業者轉行,或依市場之供需,提供必要的職業訓練中心,鼓勵失業者走出陰霾,培養一技之長,再創事業第二春。 耕耘(高雄縣/退休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