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記憶】 一起回娘家

文/林月鳳 |2022.03.11
1629觀看次
字級
想起小時候,跟著媽媽回娘家,要走五公里的路。途中有兩座橋,一座跨越中港溪,經過時要壓低帽沿,減少風阻,還要加快腳步,因橋面不寬,車道外只能以一路縱隊行走。我們夾在爸媽之間,像急行軍,走完橋後有一種渡河重生的喜悅。圖/123RF

文/林月鳳

想起小時候,跟著媽媽回娘家,要走五公里的路。途中有兩座橋,一座跨越中港溪,經過時要壓低帽沿,減少風阻,還要加快腳步,因橋面不寬,車道外只能以一路縱隊行走。我們夾在爸媽之間,像急行軍,走完橋後有一種渡河重生的喜悅。

然後走到了蜿蜒小路上,有一座土地公廟,就是我們的休息站。石頭背後的水缸,有奉公茶,有一個舊碗,我們輪流坐在石頭上,喝著含粗糠的茶,邊吹邊啜飲,聽說那是供茶人的用心,避免趕路的人喝茶太急傷身。

最大的考驗是一條獨木橋。好不容易,目的地已在眼前,看得到外婆的晒穀場,聽得到老黃狗的汪汪叫聲,甚至可以想像外公的迎賓臉盆水已經裝好,但卻必須留神於腳下的木橋,興奮不得。

那就是兩塊長條木板,走到中段還會上下搖晃。爸爸三兩步就過去,還得放下手提的酒及禮物,回頭抱我和弟弟;哥哥姐姐都很勇敢,早就衝進外婆家,讓掛在胸前的袋子裝滿紅包,再吃了有名的尖山米粉,就是最大的滿足。從小一直都是如此,直到外婆外公離世,媽媽沒再回娘家,那段記憶也就被封存了。

在鄉下,整個同姓大家族裡,有人長新牙,就有人在變老;有人跳橡皮筋繩,就有人進棺材。父母健在,回娘家就是幸福滿溢,有一種榮歸故里的感覺;爹娘不在了,有兄弟的姐妹們,回娘家時也會帶些禮物,給叔公、叔婆等輩分較高的長者。

當我出嫁時,我們已經搬離了大伙房,回娘家先是回到「有娘在的家」;後來媽媽生病往生,則是回到「爸爸還健在的家」,娘雖換了一個人,可也還是娘家;爸爸過世後,後娘也走了,回娘家變成「回哥哥家」;哥哥一家移民澳洲後,就「回弟弟家」。

弟弟把老屋翻新,特地留了一張桌,說是起碼還能看到自已成長的軌跡。看著小時候吃飯的桌子,憶及當年椅子被踢翻時,自己身軀懸掛在桌面上的驚恐,感覺依舊清晰,可如今怎麼成了榻榻米上的和室桌?疑惑之餘,才驚覺自己的身軀曾經如此嬌小,更加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感嘆時光飛逝,一刻未曾停歇的成長,猛烈得讓人來不及閃躲,就已經進入老年。

如今,看望從小生病的小弟和慰問長期照顧他的大弟,成為我們姐妹對父母遺憾的最大交代,姐妹相約回弟弟家,也成了另一種「回娘家」。無娘可看時,自己已然成為孩子們的娘家,倚閭而望,才終於體會當年父母等待的心情──期盼、牽掛、想像各種可能,最後只祈求子女闔家平安。

是啊!世代交替、物換星移,我們雖然只是過客,但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成為父母,延續著無盡的愛與關懷,盡一己之力塑造圓滿人生。其實,只要努力了、珍惜過、問心無愧就好,雖然不完美,但是真實地擁有過。更想告訴全天下的人,有娘家可回,真好!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