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日益稀薄 科學家也說天有破洞 正如傳說的「天穿」之災 將民俗轉為環保活動 建立愛護地球觀念
昨天(農曆正月二十日)是傳說中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的日子,也是農業時代客家新年假期的截止日,客家人把這一天稱為「天穿日」。
俗諺說「有做無做,嫽(休息)到天穿過」、「有賺無賺,總愛嫽天穿」,因此,過去客家人在天穿日總要放假一天,當家的婦女會早起煎「甜粄」(年糕的客家話,跟閩南話的「甜粿」相同),祭拜女媧。
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出自西漢《淮南子.覽冥訓》,唐宋以來,民間就有紀念女媧的「天穿節」,宋朝人李覯的文集《李覯集》卷三十六:「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感而為詩。『媧皇歿後幾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間閒婦女,一枚煎餅補天穿。』」目前華人社會,只有台灣北部的客家人,還過這個古老又有深遠民俗意涵的節日。
相傳女媧摶土造人,又替人類婚配,因此成了人類(華夏民族)最早的母親。後來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大動干戈,共工敗而猛撞「天柱」不周山,使天塌陷,漏水不止,大地汪洋,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女媧不忍子民受難,乃煉石補天,燒葦成灰,解救生民,故後人以此慶祝人類的重生,且稱之為「天穿日」。
聽說,天穿日必得休息,男不耕田是恐怕鋤地會使大地漏水,女不織布是害怕穿針引線會戳破天幕,既然當日是天穿地漏日,再辛勤工作也罔然,所以才有俗諺:「天穿毋嫽,做到死(或苦到死)」。
雖然這種說法近乎無稽,傳統民俗也日漸式微,但人類因過度工業化,二氧化碳排放過量,破壞大自然,導致南極上空臭氧層日益稀薄,科學家也說天有破洞,導致紫外線過強,照射太多會使人罹患皮膚癌,這不也是「天穿」之災嗎?
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愛護地球人人有責,或許可以考慮賦予「天穿日」新義,轉成「環保日」或「愛護地球日」,將傳統民俗節慶變成寶貴的、零污染的觀光資產,除振興地方經濟外,並藉此節日舉辦有關環保的活動,宣導民眾愛護自然環境,這豈不是「摸蜆仔兼洗褲」一舉兩得嗎?
南方客(北縣新店/客委會諮詢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