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像小說》第九期開始,刊登通俗小說《老殘遊記》。
《老殘遊記》先是在《像小說》連載了八回,兩年後又在《天津日日新聞》逐日發表至第二十回,該小說刊發後,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回響,然而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裡,人們只知道作者的筆名是洪都百練生,關於作者的真實身分卻眾說紛紜,謬誤百出,直到一九三九年四月,發表於北平輔仁大學校刊《文苑》的一篇文章才將作者及作品創作的原委大白於天下。從此,劉鶚之名與《老殘遊記》並傳於世。
〈關於老殘遊記〉一文的作者為劉鶚四子劉大坤,他在文中回憶到,劉鶚最初創作《老殘遊記》的起因是為了接濟一位避難於上海的朋友連夢青,連靠賣文給《繡像小說》為生,仍不足以支付日用開銷。「先君知其耿介,且亦知其售稿事,因草一小說稿贈之。」
劉鶚先是將《老殘遊記》的前幾回交給連夢青,然後是伴隨著小說的連載,陸續編下去轉交連夢青。後來因出版方擅自更改書稿惹怒了連夢青,於是拒絕售稿,劉鶚因此中斷了創作;直到一九○五年遷居天津後才在友人勸說下重新提筆,小說在《天津日日新聞》陸續刊至第二十回告一段落,這便是俗稱的《老殘遊記》初編的創作過程。一九○七年,劉鶚再撰《老殘遊記‧二集》,仍發表於《天津日日新聞》。
據劉鶚曾孫劉德隆介紹,到目前為止,《老殘遊記》已被譯成英、法、德等八種文字,其版本記有一八六種,這仍然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