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地在元宵節紛紛舉辦盛大的燈會,規模一年比一年大,但所製造的環保問題也日益嚴重。
目前國際的趨勢是歡度節慶時,也要做好環保,其中以英國做得最積極。英國每年耶誕樹的銷售量七百萬棵,不過大多數在節後被丟棄,英國環境部去年鼓勵民眾購買有「森林管理局標誌的耶誕樹」,這些樹可在節後移植到花園來年再用,也可增進花園景觀;民眾也可上網租一棵合適的耶誕樹,用完後由業者回收再利用。
另外,以往用塑膠、化纖等製成的耶誕裝飾品,大都在節後進了垃圾箱,現在英國有很多商家推出用可回收再利用材質製成的飾品;英國還流行網上交換禮物,只要物品是「新的或者保持和新的一樣」,都可交換,以降低耶誕飾品、禮器的購買數量,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其實國內也注意到節慶的環保問題,以元宵放天燈為例,放一個天燈將產生一公斤的二氧化碳,環保單位近年推廣「網路放天燈」,歷年來已減少排放一萬多公斤的二氧化碳;再舉一例,民眾每逢民俗節日祭拜神明、祖先,大都會依習俗燃燒紙錢、焚香,但環保團體指出,因冥紙上的油墨會產生毒煙,而造成空氣品質劣化。
宗教團體也表示,對祖先、神明最大的尊敬,莫過於祭拜時,告知做了多少利益天下蒼生的事;此外,將購買金紙的錢捐助弱勢團體,以減少空氣污染、愛護自然,也可達到祭拜的目的。
因此,近年來環保單位配合民間、宗教團體,積極宣導民俗節日紙錢減量,鼓勵民眾採替代方案,如環保網路祈福、網路普度等,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不過,環保單位及民間、宗教團體推廣,必須民眾有此認知,才能達到效果,地球只有一個,民眾實應認真思考,在享節日快樂時,也要疼惜與保護環境。
黃有志(高雄市/高師大通識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