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流】說話7技巧 與人好相處 |2022.03.06 語音朗讀 746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面對面談話更能找到共同點,讓交流更容易。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說話是人類本能,還需要有什麼技巧嗎?這問題看來簡單,但其實學問很大。同樣的表達,有些人的話聽起來讓人更舒服且容易接受,卻有一些人適得其反。這些都與談話和傾聽的技巧有關。英國作家羅森對此進行一項研究,希望從中總結出一些技巧,以便幫助人們改善交流技能、提升人際關係。羅森和另外兩位作者埃迪和彼得共同創作的《談話革命》(The Talking Revolution),總結出7個談話技巧,教人如何掌握談話最佳絕竅。1 被理解前先理解別人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跟人說話時,很難從「傳送模式」轉成「接收模式」,問題就出在這裡。曾撰寫過《高效人士的7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Stephen Covey)一書作者柯維說:「我們應該在尋求被理解之前先去理解別人。」也就是說,首先是好好地傾聽。在開始發表意見或是挑剔別人觀點之前,重要的是先徹底理解對方的想法,充分理解他們所說的話。2 讓對方先明白你理解一旦弄清了對方的見解,要向對方顯示你聽到了,並且明白他們的意圖。可以用「正是」或者「你說的再清楚不過了」這樣的句子,讓說話的人明白你絕對理解對方的意思。一旦說話的人知道你確實明白他們的意思後,可以給對方提出一些建議,或是挑戰對方所說的話或觀點,但注意不要在人家話還沒有說完之前。如果對方知道你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傾聽以及理解,彼此之間就會建立起一種聯繫,再往下的交流就容易多了。3 聯手找到解決方案《談話革命》的另外兩名作者埃迪和彼得使用了「創意性對話」這樣的名詞,因為採取這種方式可以幫助人們找到新思惟以及新理解。如果能認真聽別人講話,那對方就知道你真的理解,並可啟發新見地。這是相互傾聽和反饋的效果,而不是單獨一個人能想出來的解決辦法。而且,如果告訴對方你能理解,這可以讓談話雙方敞開心扉,無拘無束地自由交流,也能讓對方更好地探討自己的想法。這樣做的結果,可能讓你們共同找到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 與人說話時用心聆聽有助於理解別人。圖/123RF4 審視習慣打破陳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講話習慣,有時連自己都不知道。比如,在別人講話時你可能不上心,或是自己講話時滔滔不絕,根本讓人插不上嘴。審視一下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習慣,如果有,看看能不能改進。還有,要把注意力放在傾聽和理解別人身上。5 不以批評別人為目的有些人會傾聽別人講話,但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批評別人。這現象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極為普遍,觀點立場對立的政客們相互攻擊,很難化解分歧。要想相互理解,最好不要把傾聽當作攻擊對方的武器。6 主動練習 熟能生巧埃迪和彼得還做了一個實驗,讓兩個人坐在一起,並讓他們很快找到一個雙方有分歧的話題,然後,他們讓其中一人認真傾聽對方的觀點和感受。如此可以讓這些人認識到,能夠有人認真聽你講話多麼不容易。你可以和朋友一起主動練習這一技巧,當你未來真的陷入衝突和分歧時,就可以做到有備無患。7 選擇適當交流方式面對面交流應該是最好的形式,電話交流全靠聲音傳達信息,缺少當面觀察的機會;而簡訊交流,只有文字,連聲音都沒有。如果使用匿名的社群媒體進行交流,溝通渠道就更狹窄,而且很容易產生誤會,甚至更糟。因此,應當盡可能選擇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總之,能了解每一種交流方式的優缺點,在複雜的人際相處上才是至關重要的。 簡訊只有文字,連聲音都沒有,並非良好溝通模式。圖/123RF人際溝通不踩雷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出現人際溝通的障礙,就是因為不懂一個重要的原則——讓他人感到自己重要。有效的溝通不僅僅是訊息交流,更能增進情感。溝通除了要清楚地傳達訊息,還要讓對方感受被傾聽和被理解。缺乏有效溝通,往往容易因誤解而造成對立。那麼,到底哪些行為是錯誤的溝通?■直白地否定對方 如果不同意對方的觀點,應該委婉表達,如果完全不顧對方面子進行否定,會讓人下不了台。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如果對方感覺自尊受損,只會反擊你的觀點,而不會跟你好好說話。■貿然打斷別人的話人都不喜歡講話時被突然打斷,因為這會妨礙思惟,導致無法完全表達想法。但如果不得不打斷別人,最好在恰當時機,先詢問對方是否可以暫停一下,並表示抱歉,然後迅速簡潔地說完,以便對方可以接回自己的話。 人際交流對團隊來說非常重要。圖/123RF■不傾聽而過度防禦傾聽本身就是一種溝通技巧,如果能夠好好地聆聽對方,就可以清楚地理解對方表達的真實需求,並積極地做出回應。當別人指出自己錯誤,不必過於防禦或反擊,保持中立和平靜,反而更容易維持談話的平衡,讓進行討論的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習慣性偏離話題在溝通過程中,最好能始終圍繞討論主題,少談與話題無關的內容,否則既浪費彼此的時間,又容易讓整個對話失去意義。如果說話常常言不及義,把話題帶偏,大家自然就不喜歡費勁地與他談話。■不習慣作反饋溝通是雙向的過程,能恰當地給予和接受反饋,是重要的溝通技巧。人際溝通需要建立在接受與反饋上,甚至是鼓勵對方。在溝通中,如果有不確定的問題,可以適時反問幾句,讓雙方能保持在同一個頻率上。簡單地說,所謂有效溝通,就是用別人願意傾聽的方式來溝通,用別人願意和你溝通的方式來傾聽,如此而已。 前一篇文章 【身心食療】飲食如何影響精神健康 下一篇文章 【意念運動】動腦強身健體有科學原理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特搜啟示】2025.05.0409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10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餘韻悠揚】音樂饗宴 休閒又健康融入大自然 礦石能量療癒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