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 辯才無礙 文/星雲大師 |2022.03.05 語音朗讀 34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神鼎禪師,唐朝人。他為人不拘小節,平日也不剃頭,個性狂狷純真。每回出門乞討,不論是乞得粗布破衣或是綾羅綢緞,他都一視同仁的穿在身上。某天,他路過一間寺院,正巧有位法師在講經,神鼎也進去聆聽。聽了一陣子之後,他覺得主講者所說不夠圓融周延,於是站起來發問:「請問萬物都已『定』了嗎?」 講師回答:「定了。」 神鼎再問:「你說是『定』,可是為什麼高山有時會變成深谷?深谷會變成丘陵?況且,有生便有死,有死就有生,萬物互為表裡,六道輪迴不休,怎能說是『定』呢?」圖/新華社講師說:「那麼,萬物是『不定』了?」神鼎道:「如果說是『不定』,我們豈非可以指天為地,說地是天?指星為月,命月為星?」講師一時為之語塞,面紅耳赤,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好。在場大眾都歎服神鼎之口才,此時有位居士讚揚道:「師父!您的辯才無礙,一定是菩薩中人!」神鼎說:「菩薩得之不喜,失之不怨,撻之不怒,辱之不瞋。我則不然也,乞得則喜,乞不到則怨,撻之則怒,辱之則瞋,我離菩薩的境界還遠得很呢!」釋初參曰:萬物定否?或不定否?神鼎的說法不但破執二邊,更坦承自己喜怨怒瞋皆有,不敢以菩薩自居,這實是曠達自在的心態。而有某些人講經說法,或為了賣弄學問,而談虛道玄;或為了迎合聽眾,而流於世俗;或為了取得供養,而無證言證,這都是不當的說法,違背了佛陀的真實法義,修行者對此不得不慎。圖/新華社 前一篇文章 【叢林風光】 叢林開學尋真理 為學佛法入寶山 下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直下承擔的自在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在家戒會 海內外戒子行佛2025.10.2702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心能轉境2025.10.2703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4【小土豆日記】泡麵來襲2025.10.2705跆拳世錦賽 18歲劉侑芸奪金2025.10.2706台北動物園壁畫 展現野性生命力2025.10.2707【台灣媽媽在荷蘭】網路世界 不能有話就說2025.10.2708巨型卡通登維港2025.10.2709中美談妥 貿易協議框架2025.10.2710星光水岸樂園 親子暢快消暑2025.10.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青年寺院生活體驗營 發菩提心 走上覺醒之路【叢林風光】叢林修持 體證道在當下【叢林風光】薪火傳燈 叢林傳承與開展【叢林風光】叢林迎新 學修並進 成就菩提【叢林風光】心無罣礙 找到生命的方向【叢林風光】 叢林佛子走出去 暑期實習 體證佛法真味 作者其他文章【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⑥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禪門的管理法⑤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1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外婆 5 - 5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外婆 5 - 4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外婆 5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