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 辯才無礙 文/星雲大師 |2022.03.05 語音朗讀 341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神鼎禪師,唐朝人。他為人不拘小節,平日也不剃頭,個性狂狷純真。每回出門乞討,不論是乞得粗布破衣或是綾羅綢緞,他都一視同仁的穿在身上。某天,他路過一間寺院,正巧有位法師在講經,神鼎也進去聆聽。聽了一陣子之後,他覺得主講者所說不夠圓融周延,於是站起來發問:「請問萬物都已『定』了嗎?」 講師回答:「定了。」 神鼎再問:「你說是『定』,可是為什麼高山有時會變成深谷?深谷會變成丘陵?況且,有生便有死,有死就有生,萬物互為表裡,六道輪迴不休,怎能說是『定』呢?」圖/新華社講師說:「那麼,萬物是『不定』了?」神鼎道:「如果說是『不定』,我們豈非可以指天為地,說地是天?指星為月,命月為星?」講師一時為之語塞,面紅耳赤,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好。在場大眾都歎服神鼎之口才,此時有位居士讚揚道:「師父!您的辯才無礙,一定是菩薩中人!」神鼎說:「菩薩得之不喜,失之不怨,撻之不怒,辱之不瞋。我則不然也,乞得則喜,乞不到則怨,撻之則怒,辱之則瞋,我離菩薩的境界還遠得很呢!」釋初參曰:萬物定否?或不定否?神鼎的說法不但破執二邊,更坦承自己喜怨怒瞋皆有,不敢以菩薩自居,這實是曠達自在的心態。而有某些人講經說法,或為了賣弄學問,而談虛道玄;或為了迎合聽眾,而流於世俗;或為了取得供養,而無證言證,這都是不當的說法,違背了佛陀的真實法義,修行者對此不得不慎。圖/新華社 前一篇文章 【叢林風光】 叢林開學尋真理 為學佛法入寶山 下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直下承擔的自在 熱門新聞 01【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2025.07.2702人生是過客 相遇皆因緣2025.07.2703呼吸 蘊藏身心能量2025.07.2704【紅塵禪煙】彼岸2025.07.2705庭院不除草 吸引鳥兒回來築巢2025.07.2706水域藥物汙染 鮭魚出現冒險行為2025.07.2707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9淨業林念佛 新加坡信眾回佛光山精進2025.07.2810南區佛光金剛知賓 打造一流佛光品牌2025.07.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 走向世界 弘法在人間【叢林風光】短期英文佛學班 9國學子學習人間佛教【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 作者其他文章【佛教管理學②】 佛法的管理法⑨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6-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6-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