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出兵烏克蘭,戰事進入第二天,俄軍已經逼近烏克蘭首都基輔。西方國家仍以制裁及譴責為主要回應,毫無實際作為,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怨嘆國家被拋棄。他除了呼籲烏克蘭民眾群起保衛國家,也稱已準備好與俄羅斯和談,討論使其成為中立國的解決方案。
在一片戰火喧囂的畫面中,最讓人感慨的是澤倫斯基的一段電視談話,他說與西方領袖溝通後讓他感到十分痛心,因為「我沒有看到半個人和烏克蘭並肩作戰」。
現在烏克蘭是最無助的一方,如果西方繼續袖手,專家預估隨著俄軍的推進速度,這場戰爭極可能在幾天內結束。烏國現政府將被推翻,由俄羅斯培植一個傀儡政權,同時有數百萬烏克蘭人將獲准逃往歐盟,俄國可藉此製造新一波難民潮,並輕鬆排除烏國境內潛在的異議分子。
烏克蘭本應是一個歐洲大國。這個國家在前蘇聯時代,不但是最重要的加盟共和國,還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仍是俄羅斯以外,歐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超過四千萬,還有大量蘇聯製造的核武,單論核武數量,位居全球第三,比英國、法國、中國大陸更多。
但如今烏克蘭卻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孰令致之?烏國本身「後天失調」,當然是咎由自取的主因。這個國家獨立三十年,內部也虛耗了三十年,錯失國家發展良機。乃至選出一位喜劇演員出身的民粹總統,竟於二○一九年通過將加入北約納入憲法,造成內部分歧擴大,讓俄羅斯有了出兵的藉口。另一方面,誤信西方的援助,更讓烏克蘭賠上國家的未來。
烏克蘭的獨立和領土完整,本來是有國際協議保障的。一九九一年前蘇聯垮台,以美國、英國為首的西方社會,為了說服烏克蘭、哈薩克、白俄羅斯放棄蘇聯時代遺留的核武,於一九九四年聯同俄羅斯與這三國共同簽訂了一份《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這份「備忘錄」讓烏克蘭等三國加入聯合國的《核不擴散條約》,並把所有蘇聯遺留的核武設備移交俄羅斯聯邦。
由於沒有了核武保護,為讓烏克蘭等國安心,於是在「備忘錄」中另簽訂了六條條款,作為美英蘇對烏克蘭等三國的安全承諾,包括「尊重三國的獨立、主權,和簽約時候的國際邊界」等。現在俄羅斯公然入侵烏克蘭,實際違反《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但國際社會居然束手無策,證明這個「備忘錄」的「保障」條款只是空話,烏克蘭等於是被出賣了,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國家淪亡。
二戰前後,烏克蘭曾先後被德國和蘇聯占領,當年烏國不只一次被出賣。現在歷史再度重演,只不過出賣烏國的換了別的國家,而苦主還是烏克蘭。
很多人把台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但就像國防部長邱國正強調的,烏克蘭與台灣有差異,不能完全相提並論。但有個結論可以參考,「自己的國家要靠我們自己防衛」。這是烏克蘭危機對台灣最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