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繼宣布承認烏克蘭東部頓內次克與廬甘斯克獨立後,俄羅斯總統普亭二十四日宣布,授權在烏東頓巴斯地區進行特種軍事作戰。
以俄羅斯與烏克蘭軍事實力的巨大差距,各方估計,俄羅斯將會「輾壓」烏克蘭,除非北約(NATO)出手相助,否則烏克蘭根本毫無勝算。而儘管美國和NATO陸續發出制裁或譴責,德國宣稱會暫停北溪二號的審查程序;但沒有一個國家表示會直接出兵協助烏克蘭。
由於俄羅斯是核武大國之一,美國與NATO當然心存忌憚,不敢隨意介入,否則極有可能讓戰事擴大,甚至引禍上身。在德法等歐洲國家領袖與俄羅斯進行穿梭外交、企圖降低俄烏緊張不成之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在二十二日與中國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通話,談及近日國際情勢的變化,其中包括俄、烏軍事危機。美方並未完整披露布林肯與王毅實際談話的內容,但大陸《新華社》報導透露,布林肯在通話中指出,美國不尋求挑起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同時還表示「反對台獨」。
這個報導引發高度關注,因為美國向來僅強調「不支持台獨」,但是,在俄烏戰火一觸即發之際,卻傳出美方的說法變成了「反對台獨」,是否意味著在俄羅斯強勢介入烏東之際,美方需要中國大陸的支持,因此刻意對台獨表達出更為直接強烈的態度?反對台獨與不支持台獨,力道相差很大。
對此,美國國務院表示不予評論,就是不承認也不否認;美國在台協會(AIT)則重申美對台支持「堅若磐石」,看來就是唱雙簧、刻意模糊。然而,不論布林肯究竟有沒有說出《新華社》所報導的那些內容,在俄羅斯決定以強硬姿態處理烏東問題時,美方第一時間就與大陸對話,證明至少美國體認到,在此關鍵時刻尋求中國大陸認同的重要性。
美國沒有兩面作戰的能耐,所以當俄羅斯這裡有戰事,美國就得安撫中方,千萬別在此時也出個什麼狀況才好。這段時間有關台海危機之說甚囂塵上,布林肯需要了解箇中虛實,必要時還要加以「按奈」。
中俄關係向來友好,面對此番危機,美國希望中國大陸至少保持中立態度,不要直接站在俄羅斯那邊。二○一四年克里米亞危機時,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提案否決克里米亞公投的有效性,當時安理會十五個成員國中,俄羅斯投下唯一的反對票,中國大陸投棄權票,其他十三個成員國則投下贊成票。
俄羅斯出兵烏東,更使美俄關係惡化,使近年來美國一直想把安全重心放在亞太的行動顯得有些為時過早、甚至受阻,因為從美歐立場看來,俄羅斯對歐洲的安全威脅顯然仍不可忽視,美國必須有所回應部署,這次是烏東、是烏克蘭,下次會是誰?如果美國和NATO始終只能以一種「口惠」的方式協助遭到俄羅斯威脅的國家,或是只能以隔靴搔癢的措施制裁俄羅斯,難道普亭不會看破手腳嗎?
拜登政府上台後全力部署印太,劍指中國大陸,而一場俄烏危機卻逼得美國必須回防歐洲,甚至還得拉攏中國,免得北京過度向莫斯科傾斜;看來,美國的「聯中制俄」又要重現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