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頡醫師剖析,近年影響國人視力衰退關鍵因素,與室內光源及配戴眼鏡是否合宜,都有密切關聯。圖/亨泰光學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小二年級學童張小弟,去年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在家接受遠距教學課程,三個月後回眼科追蹤視力變化,發現近視度數暴增百度,為正常速率的四倍;由於爸媽也居家辦公,有更多時間注意孩子使用3C產品上課、休閒,對於張小弟視力的快速衰退,感到非常訝異。
經過眼科醫師問診諮詢,發現不僅張小弟,爸媽也表示居家辦公期間眼睛疲勞感增加,抽絲剝繭後發現原來是家中光線配置不良,加重眼睛的負擔導致。依照醫師提醒,增加眼睛休息時間,改善室內光源,同時配合視力矯正治療後,張小弟的近視得到控制,而爸媽的眼睛疲勞問題,也得到改善。
怡碩視光眼科院長吳怡頡醫師表示,造成視力不良的原因有許多,除了長者的視力老化、年輕人用眼方式不正確而導致的近視外,長時間使用3C產品、加速眼睛疲勞,也是一大主因;「大眾只認定3C傷眼,但其實坊間所謂『眼睛被3C綁架』導致視力衰退的說法並不夠精確」,吳怡頡直言。
「不是只要亮就好。」吳怡頡說,過去曾有求診民眾表示家中燈泡都選瓦數最高的,確保光線充足,怎麼小孩的近視還是持續加深?殊不知,室內光源是影響視力的重要因素,過亮或過暗,同樣都會造成眼睛的負擔,而眩光或是有些燈具會出現頻閃的狀況,更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眼睛的疲勞,加速視力衰退。
圖/Pexels
過去,近視超過六百度會被認定為高度近視,隨著高度近視容易發生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青光眼與白內障等,甚至因而失明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高度近視標準下修到五百度。吳怡頡表示,若近視開始的年紀愈小,度數增加愈快,近視度數平均會以每年100度的速度增加,若不及早預防、矯治,很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
吳怡頡引述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國小至高中學生之裸眼視力不良率為62.9%,與鄰國日本相比,國小一年級學童裸眼不良率我國為26%,日本則為19.5%,而高中三年級學生裸眼不良率,我國為81.9%,日本則為66.3%,數據差異比擴大了2.4倍。
戴眼鏡為目前最常見的近視矯正方式,然而眼鏡的鏡片也有學問,吳怡頡表示,一般單焦點鏡片並沒有近視治療的效果,會愈戴度數愈深,特別是18歲前、近視度數尚未穩定的兒童和青少年,要防止近視加深,建議配戴具有治療性質的鏡片或隱形眼鏡。
此外,定期接受視力檢查、避免長時間用眼及多戶外運動,以確保眼睛能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攝取均衡的營養以及注意室內光源的選擇,都是預防視力衰退的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