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養生》康熙強調 恆勞知逸

鄒新元 |2008.02.11
1131觀看次
字級



在位六十一載,享年六十九歲的清朝康熙皇帝,也算是中國的壽星皇帝。他平常注重自身醫療保健,熟諳養生之道。

「茯苓餅」康復了龍體

康熙幼時出「天花」,大病初愈時,身體虛弱,尤其脾胃不和,積食拉稀,太醫們會診研究,認為用藥和進補實非良策。

緣於「小主子」在出天花時藥吃得多了,康熙的阿奶孝莊皇太后愛孫心切,叫來一位江南名醫,他給小康熙只開了一味藥酖酖「茯苓」,並注明一定要雲南產的野生茯苓,然後製做成了細巧的點心酖酖「茯苓餅」。

結果小康熙吃後不久便臉色紅潤,開始讀書習武了。「茯苓餅」遂成為京城名點,至今不衰。

養生之道值得今人借鑒

作為皇帝,膳食無疑要比一般人豐富得多,但是,康熙皇帝吃得卻比較簡單。他說:「朕每日進膳兩次,此外不食別物,菸酒及檳榔等物皆屬無用。」

他特別告誡人們「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各人所不宜物,知之即當戒」,「高年人飲食宜清淡,每兼蔬菜食之則少病,於身有益」。

這些論述,非常符合現代醫家觀點,對於控制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以及消化系統疾病,都是很正確的建議。

他還說:「諸樣可食果品,必待其成熟之時始食之,此亦養身之要也。」

他還提倡要造成一種愉快諧美的氣氛。「朕用膳後必談好事,或寓目於所作珍玩器皿。如是則飲食易消,於身有益也。」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番話很有道理。

他也非常注意飲水的衛生,說:「人生養身飲食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

此外,康熙多次批判了好逸惡勞的思想,他說:「世人皆好逸而惡勞。朕心則所謂『人恆勞而知逸』。若安於逸則唯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也』。」

康熙精於養生之道,尤其「人恆勞而知逸」的觀點和論述,值得今人借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