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的區塊鏈技術,可保護個人隱私。圖/美聯社
NFT是熱門的創新數位資產。圖/法新社
編譯/韋士塔
非同質化代幣(NFT)已成為投資與藝術領域的火熱題材,這項以區塊鏈為背景技術的虛擬資產,具有無法複製、資訊透明等特點,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也引發山寨品、洗錢等疑慮。不過,有學者認為,若能妥善使用,NFT將可成為保護個人醫療隱私的強大工具。
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的數位物件,例如一張圖片、一部短片或是一首音樂,形式非常多樣。不僅如此,NFT採用的區塊鏈技術,讓任何紀錄都無法被任意竄改或取得,即使被修改或取用,也會留下詳盡紀錄。
在倡導者和有心人士的推動下,NFT藝術市場交易火熱,頻頻傳出天價交易。NFT也為創作者提供保障權益以及作品價值的途徑,區塊鏈技術能為數位資產提供認證,解決認證和防偽問題,更因限量、記名等特性,提升了數位內容的收藏意義。
然而,NFT的功能不僅於此。美國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的生物醫學倫理學家麥奎爾(Amy McGuire)教授,邀集多位倫理、法律和資訊領域的科學家組成研究團隊,探討如何把NFT和相關技術應用在醫療照護領域。
這項研究的論文已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麥奎爾在報告中指出,NFT可用來保障病人的隱私,避免個人的健康及醫療紀錄外洩,並限制僅有特定權限者可取用這些資料。
論文共同作者寇斯提克-奎聶特(Kristin Kostick-Quenet)表示:「目前,我們的個人健康資料已經失控。病歷保存制度並不完善,系統也非常混亂,不易保障病人權益。即使這些資料被數位化,變成電子健康紀錄,也很可能遭外洩、濫用。NFT能保護這些數據,讓個人重新獲得控制權。」
參與這項研究的生醫倫理學教授賈沃斯基(Leon Jaworski)則表示:「在大數據時代,個人的醫療紀錄和健康資訊,已成為有價值的商品,有心人士可以藉此牟利。使用NFT來處理健康數據,可以大幅降低道德、法律和社會等領域的負面影響。」
研究團隊認為,若能使用NFT技術,把病歷及健康資料製造成NFT,不僅能讓資料的所有者有權追蹤數據的流向,甚至還能在合法轉售的過程中,獲得金錢或其他方面的收益。
醫療科技資訊網The Medical Futurist表示,NFT應用於醫療產業的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但已有一些新創企業有興趣,例如電子醫療保健供應商艾梅迪斯(Aimedis),這家公司準備打造一個NFT市場,目標是透過NFT技術提供醫療數據,讓用戶在不洩漏個人和醫療資訊的情況下,獲得專業的協助,有助診斷症狀並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研究人員強調,網路和數位技術日新月異,即使是NFT和區塊鏈,未來仍可能出現數據安全漏洞、隱私問題和智慧財產權的糾紛。NFT確實具有顛覆健康數據領域的潛力,但醫療照護產業試圖應用NFT技術時,必須同時充分考慮潛在的好處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