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年俗

王濤 |2008.01.28
645觀看次
字級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酘酘」一首質樸的民謠讓人聽來無限親切,給剛進臘月的人們帶來了過年的氣息酘酘

過年是春節的俗稱,傳說在古代,夏朝時「年」叫「歲」,周朝起才叫「年」。穀子一年一度地熟了,最初「年」即是以農作物的生長成熟的時間為周期。《禮記.月令》上說「天子祈穀於上帝」,即天子率領公卿,做祈求五穀豐登的祈天活動。年,是穀穗沉沉下垂的形象,是收穫的象徵,這便是「五穀熟曰年」。

大人們常常說「吃了臘八飯,還有二十二天半」,也就是說從臘八開始「年味兒」便開始從每家每戶的「臘八飯」裡飄出來了。

過了「臘八」轉眼就到了小年了,也就是臘月二十三這天。舊時的農村,過年通常都是從這一天算起,算是過年的第一天。小年這天,也是祭灶的日子。祭灶的風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對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達。在傳說中,灶神除職掌灶火之外,還要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上告天帝。所以,人們祭灶時喃喃禱祝,求灶神上天講好話。

隨著「年」的一天天臨近,年味也一天比一天濃起來。大人們得忙著準備年貨,張羅一家老小要添置的新衣,盤算著正月要打發的壓歲錢酘酘農家小院裡傳出最多的是女人的嘮叨聲,過年最辛苦的就是這些「煮」婦,總是在言不由衷的一聲聲埋怨中,享受著一年的收穫。

一直到了除夕這天,也就到了年的重頭戲了。除夕是團圓之夜,中國人難解一個團圓心結,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前,趕回家中祭祖、圍爐吃年夜「飯」。

而按照民俗,吃完年夜飯後要守歲的,家家戶戶都要在所有的屋子裡點上燈,一直點到初一早上東方發白,這意味家裡一年都是亮堂堂的。

正月初一這天,則燃放爆竹,挨家挨戶地開始拜年。

以前「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大人們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吃了元宵,鬧了花燈,年這才是過完了。如今,過年,在歲月的打磨中已失去了往日的莊嚴,人們正以一種遊戲的輕鬆的心情過年,原始的民俗對人們的約束力似乎愈來愈小,就連除夕的團圓飯,人們也不一定在家裡吃了,也不再祭灶祭祖了……

過年的風俗是一種歷史、一種文化、一種濃濃的扯不斷的情愫,真怕多少年以後,過年的習俗只能停留在落滿塵埃的記憶中,那是怎樣一種民俗文化的憂傷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