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昨天決定由張俊雄續任閣揆,原先沸沸揚揚的「CEO組閣」,最後還是「CEO」(Cheat EveryOne),想超越藍天和綠地本來就是空中樓閣。
撇開政治層面,我認為,由張俊雄續任閣揆也好。民眾雖望治心切,渴望有企業執行長能超越政治,把國家當企業來治理,然而閣揆是政治專業的職務,不熟悉政治的CEO如何調和鼎鼐,在數人頭的立法院裡,讓民生法案過關?
過去八年,台灣雖沒有請企業執行長治國,企業化精神卻無所不在,單在教育圈裡就不勝枚舉,如「友善校園」、「教學卓越」、「追求卓越」、「優質教育」等,不管名字包裝有多美,都是在包裹企業經營理念,強調績效、數字、看得見的證據等,並在教育部權與錢的推波助瀾下,各學校逐漸企業化,老師像業務員般在追逐教育部訂下的各種指標,而不是在從事教育工作,師道敗壞,校園文化也沉淪。
台灣社會的企業化之路,是移植西方的功利主義,卻沒移植西方文化底層的基督文明,又把東方的儒道文化連根拔起,孔子講禮,政治人物卻破口大罵「回家哭著去找媽媽」,上行下效,社會怎能不亂?老子講道,「治大國如烹小鮮」不要妄動,政治人物卻老是在製造對立,國家怎能不動盪?台灣的文化失根,人民自然如大海上的浮藻,無所依靠。
國人望治心切,然而請CEO以企業化制度管理台灣,只會讓施政更紛亂而已。
數百年前的南宋,宋神宗因王安石以績效管理治理縣城卓著,請他到京城治理國家,王安石捨棄儒道思想,以功利主義治國,最後卻民不聊生,種下南宋滅亡的禍因。
治城與治國截然不同,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以嚴刑峻罰拆除違建和取締違規停車,使市容井然,治國卻是一片紛亂,因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請本來的總統及閣揆,以王安石和陳水扁走過的路為殷鑑,勿讓台灣走向「民免而無恥」的功利社會,而是重塑「有恥且格」的溫情台灣。
陳立安(北縣淡水/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