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宣布,本周將檢討國家股市列為新興市場或已開發市場的分級標準,其中最有可能的變動是將以色列、南韓改列「已開發市場」,原因是「在市場結構與對外開放方面,都已有相當進展」。
儘管MSCI對某些國家的股市升等或降等,至少一年後才會發生真正的影響,而影響對象也大都是擁有大量資金的法人投資機構,但筆者認為,如果南韓股市真的調升至已開發市場,而台灣股市卻仍原地不動,甚至遭降等,代表的是台股市恐難身。
南韓新總統李明博雖然還未就職,但是競選時喊出「CEO治國」、「經濟優先」口號,及「經濟七四七」,要讓南韓經濟成長率再度達百分之七以上,十年內使國民所得增加一倍,達四萬美元,使南韓從全球十三大經濟體躍升為第七大,這意味擴大經濟規模一倍,可以超越義大利,旺盛的企圖心不言而喻。
不談政治層面,看看南韓全國戮力拚經濟,「經濟七四七」或許不是那麼容易可達成,但展現出來的力量,及實務的諸多改革,就已讓國際刮目相看,甚至法人投資機構都一致認為,南韓有資格名列已開發國家之林。
反觀台灣,也即將面臨總統大選,但執政黨總統候選人提出來的經濟政策,大都是即興式的利多,包括大赦未繳健保費者,政府興建國宅廉價出租給年輕人,及遺產稅和贈與稅率降到百分之十,這些政策不但有許多爭議,也有違反公平正義原則之虞;至於兩岸政策,更是在民意壓力下,雖朝開放方向卻有但書,很難讓人相信當選後會實現。
台灣在執政者八年來缺乏國際觀和遠見下已元氣盡失,而且市場結構頻傳人為掏空公司資產,對外開放方面也以意識形態鎖國,如果未來的執政者不徹底改進,股市想要一飛沖天,及獲得國際資金長期投資,將難如登天。
清連(高雄市/業務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