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的「奇人妙事」版於2021年12月29日報導,巴西一名極限運動家在1.83公里高空上的兩個熱氣球之間「走鋼索」,打破世界紀錄。學生看完報紙之後問我:「老師,走鋼索的人雙手為何要張開?熱氣球怎麼升空?」我回答:「處處留心皆學問。」圖/Pinterest
文/簡麗賢
《人間福報》的「奇人妙事」版於2021年12月29日報導,巴西一名極限運動家在1.83公里高空上的兩個熱氣球之間「走鋼索」,打破世界紀錄。學生看完報紙之後問我:「老師,走鋼索的人雙手為何要張開?熱氣球怎麼升空?」我回答:「處處留心皆學問。」
先簡要說明熱氣球升空的基本概念,若要讓熱氣球升空,必須加熱氣球裡的空氣,空氣受熱膨脹,使氣球體積變大,以增加空氣浮力,熱氣球就可以向上運動。
張手增加 轉動慣性
走鋼索的人雙手為何要張開?這與物理轉動力學的「角動量守恆定律」有關。角動量是指物體對某一支點轉動的物理量,此與轉動半徑、物體的質量和轉動速度有關。轉動中的物體對一支點具有角動量,具有角動量才能穩定轉動。如果對一支點的力矩為零,則轉動物體的角動量不會改變,稱為角動量守恆。
前面提到角動量與轉動半徑、物體的質量和轉動速度有關,也可轉換成「轉動慣量」和「轉動角速度」的乘積。「轉動慣量」與轉動半徑、物體質量有關,半徑和質量愈大,轉動慣量就愈大,表示不容易轉動,轉動角速度就愈小;雙手張開,增加轉動慣量,就不易晃動,在鋼索上可快速調整身體重心位置而達到新平衡。
也就是說,高空走鋼索時雙手會張開,是一種科學本能反應。當我們處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情況,也會自然地張開雙手,企圖迅速平衡身體。
半徑愈小 轉速愈快
在運動競賽中應用角動量守恆,最著名的例子應是花式滑冰和跳水比賽。花式溜冰選手旋轉時,他們將雙手抱在胸前盡量向內收攏,轉動慣量減小,則使轉速變快;當跳水選手離開跳水台時,僅受地球重力的作用,但重力作用則在身體的質量中心;以質量中心為參考點,選手所受的重力對身體產生的力矩為零,因此在落下過程角動量守恆。
若選手收縮身體使轉動半徑變小,對質心的轉動慣量減小,則轉速變快;若伸展身體,轉動慣量增大,則轉速變慢。
善用合力 安全起降
空拍機和直升機也符合角動量守恆。空拍機利用4個螺旋槳來控制上升、下降與旋轉。螺旋槳向下吹出空氣,以獲得向上的升力,當合力為零時,可以保持在同一高度,若4個螺旋槳同時加快旋轉,空拍機就會上升。
讓空拍機維持不旋轉的方法是讓兩兩對稱的旋翼,呈逆時針與順時針旋轉。當這兩組旋翼向相反方向旋轉時,空拍機的總角動量為零,空拍機就不會轉動。
直昇機除了上端的主螺旋漿之外,還需要尾端的側螺旋漿,才能穩定機身,也是應用角動量守恆。
值得一提的是天生體操好手──貓。當貓咪從高處以背朝下降落時,由於重力作用通過貓咪的質量中心,合力矩為零,故遵循角動量守恆定律。在角動量守恆的情況,貓咪藉由伸展與收縮四肢及軀幹,即可在空中調整四肢的角度,安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