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通霄 秀麗山河展風華 人文薈萃話通霄

文/人間社記者黎維桂、熊惠蘭 |2022.02.07
1852觀看次
字級
挑鹽古道起點。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
虎頭山頂的「台灣光復紀念碑」,原為「日俄戰爭紀念碑」。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朱銘「家的故事」青銅雕像。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白沙屯拱天宮。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被暱稱為「粉紅超跑」的白沙屯媽祖神轎。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水流公廟展現悲天憫人的精神。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
通霄神社有閩南式燕翹脊屋頂,全球僅見。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鹽宗「夙沙氏」雕像。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
「沙墩觀魚」─白沙屯漁港。圖╱人間社記者黎維桂
通霄神社的石燈籠。圖╱人間社記者彭日清

文/人間社記者黎維桂、熊惠蘭

苗栗縣通霄鎮有風景秀麗的虎頭山、綿延的海岸線、綠油油的田園,孕育出雕刻家朱銘等知名人士。每年農曆三月,白沙屯媽祖前往北港遶境進香,沒有固定路線,全以神轎指引行進,是地方最具特色的宗教活動。

根據《通霄鎮志》記載,通霄原是道卡斯族「屯消社」所在地,以諧音「通霄」為地名;或以當地為苗栗、銅鑼、三義等地的貨物「吞」吐「銷」售中心,又稱「吞銷」或「吞霄」。日治時代,新竹州長蒞臨視察,認為「吞霄」地名不雅,正巧北望虎頭山,高入雲霄,於是改名「通霄」。

通霄人文薈萃,除了雕刻家朱銘外,也孕育出文學家七等生、木雕師康木祥、柏油畫家邱錫勳等知名藝文人士。其中,邱錫勳以柏油進行創作,突破傳統,曾舉辦過「人間百態」、「鍾馗與達摩」等個展,1997年獲教宗若望保羅二世接見。

苗栗縣觀光文化導覽協會前理事長徐新浩指出,通霄開發甚早,鎮內有過港貝化石層、虎頭崁古道、虎頭山、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遺蹟、李慈勤墓、惜字亭、傳統民宅等多處古蹟,以及通霄神社、挑鹽古道等景點。



通霄神社 閩式燕脊造型

通霄神社位於虎頭山公園內,建於日本昭和12年(1937年),主祭天照大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日治時期,虎頭山曾設置要塞;台灣光復後,國軍也長期駐守此地,直到2000年才撤離。2002年登錄為苗栗縣歷史建築。

通霄神社的「鳥居」,是從日本運來的花崗岩製成,與一般的檜木材質不同。國民政府接管後,將神社拜殿修改成閩南式燕翹脊屋頂,也是全球僅有的閩式屋頂造型日式神社。

位於虎頭山頂的「台灣光復紀念碑」,原為「日俄戰爭紀念碑」。1904年2月爆發日俄戰爭,隔年5月戰爭期間,俄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被虎頭山上的日軍發現,進而擊潰俄軍。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政府為紀念此役對日俄戰爭的貢獻,於是在山頂立碑紀念。



粉紅超跑 媽祖自動導航

白沙屯拱天宮位於通霄西北方,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白沙屯媽祖原本輪流奉祀於爐主家中,清咸豐年間由信徒倡議集資建廟;同治2年(1863年)以「土埆厝」奉祀媽祖神像。

在拱天宮未建廟前,早就有「香燈腳」(進香客)組團徒步至北港進香。2010年文化部以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行居無定所,一切隨神意,沒有人為安排,形塑獨具的信仰特色,指定為國家級重要民俗無形文化資產。

白沙屯媽祖的神轎被喻為「粉紅超跑」,原因是神轎以竹編製作,擁有輕便、敏捷的特性,曾締造時速7公里、只花了30多小時就從通霄抵達北港的紀錄,因為速度快、轎頂為粉紅色布簾,因此被暱稱為「粉紅超跑」。



挑鹽古道 見證先民精神

挑鹽古道是清朝時期連接通霄、銅鑼的運輸要道,當時濱海居民會將鹽以船運到南勢溪,接著用牛車接駁載到「鹽館埔」,再沿著崎嶇古道,將鹽挑過虎頭山,進入苗栗市、公館、大湖、銅鑼等地販賣。

挑鹽古道起點位於苗38縣道約4.5公里處,先民將海鹽挑到內山各鄉鎮販賣後,返程時會挑一些濱海地區沒有生產的茶葉、木炭等回去販售,顯現先人不畏艱難,吃苦耐勞的精神。

水流公廟面臨通霄溪,根據通西里里長李開勳表示,水流公廟是早期先民從大陸渡海來台,遇到海難而亡者,被海水沖至岸邊,地方人士基於悲天憫人的精神,將其收納建廟奉祀,1959年八七水災時受損嚴重,經地方鳩資重建,至今已超過一甲子。



夙沙雕像 煮海為鹽傳說

台鹽通霄觀光園區,是國內唯一以海水產製食用精鹽的工廠,園區內有全國首座「鹽宗」雕像,這座高2.45公尺、重達5噸的白玉石雕像,刻劃的人物「夙沙氏」,正是古代兒童啟蒙書籍《千字文》裡「夙沙煮海」的主人公。

據傳「夙沙氏」是上古時期齊人,在山東海邊煮海水為鹽,開創華夏製鹽的先河,因此被尊為鹽業鼻祖,史稱「鹽宗」。台鹽公司通霄精鹽廠打造的「鹽宗」雕像,不僅是精鹽廠的地標,也是鹽業的保護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