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 大信願行 星雲大師 |2022.02.05 語音朗讀 32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覺先法師,俗姓陳,號澄照,宋朝浙江慈溪人。七歲時就接觸佛經,初讀就能背誦,過目不忘,父母答應他出家。他最初依四明遵式法師學習天台教觀,數年後,就盡得遵式真傳;後來向慈辯與清辯法師請益,對於天台學說的體悟更為深入。宋靖康初年(一一二六),被恭請去明州寶林寺擔任住持,明州地區遭遇大旱,莊稼不存,民生凋蔽,百姓苦不堪言。圖/資料照片邑宰到寶林寺延請覺先講經,覺先於是登座講《金光明經》,圓滿之日,連下三日的滂沱大雨,化解了嚴重的旱災,鄉人欣喜若狂,盛讚覺先的功德無邊,鄉人都相偕到寶林寺拜佛。覺先對鄉人說:此地與《金光明經》有很深的因緣,宜建「光明幢」。光明幢建好後,覺先領眾誦《金光明經》一萬部,以祈佑護明州地區。覺先又受邀住持延慶寺,弘講天台學說;數年後,離開延慶寺,回到了寶林寺。圖/陳碧雲覺先在寶林寺建蓋了一間小室,取名為「妙蓮」,他在此室潛修,誦了萬部的《金光明經》,每天誦持阿彌陀佛聖號及閱讀大藏經。並將藏經疏論中的嘉言名句抄錄下來,輯為《心要》,以作為日常觀行的依據。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正月十四日,覺先登座講經,講畢,就在法座上安然而逝。徒眾為師建塔於寢室之側。夜晚時,此塔屢傳出有人誦經的聲音,這樣的靈感事跡,激發了附近居民長達數十年的信仰。釋初參曰:一項世間的技藝,如裁縫、木工、水電等,都得花費數年心力學習,才能有所成就。同樣的,修習出世法要有成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所能成就。覺先祈雨得雨,且能在法座上安然辭世,這不是尋常可見的。看他動輒發願誦持萬部《金光明經》的恆長心,即能感受到他對佛法的信心願力及實踐力的強大。這哪裡是今日喜求「速成」的人所能及的呢?圖/資料照片 前一篇文章 【叢林風光】 新春何處去? 佛光山大悲殿祈願祝福 下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外境本空 唯心自鬧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3淨業林念佛 新加坡信眾回佛光山精進2025.07.2804南區佛光金剛知賓 打造一流佛光品牌2025.07.2805【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6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7斑駁的兒時記憶 2025.07.2808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9菲律賓跨宗教聯合祝禱 佛光山與會2025.07.2810【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 走向世界 弘法在人間【叢林風光】短期英文佛學班 9國學子學習人間佛教【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