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淑芬台北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宣布,故宮文物將於二月二十六日至五月十二日,遠赴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舉辦「物華天寶酖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展出文物包括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在內的一百一十六文物組件、一百七十九單件,這是故宮文物第四度出國展出。
林曼麗指出,故宮文物曾分別於一九九六年前往美國、一九九八年前往法國、二○○三年前往德國等國展覽。
林曼麗說,此次展覽雖然展品少,但「質精而美」,總計有一百一十六文物組件,其中八十八組件器物、二十三件書畫、五組件圖書文獻等。而乾隆元年由畫院的五位畫家合作繪製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是清宮院畫的代表作,這次是首次出國。另外,明宣宗的坐像圖及他親筆繪製的「戲猿圖」、宋寧宗親筆題詩的馬遠「山徑春行」、乾隆皇帝命玉工按照銅熊的模樣雕琢的玉熊等,均為備受矚目的明星文物。
展品中年代最久遠的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玉鳥,大約距今五千五百至五千年。
另外,西元一三八年,大漢帝國的使者張騫開拓了黃河流域與中亞、西亞之間的交通管道,即有名的「絲路」。西亞地區流行的帶翼神獸、角形杯rhyton等藝術造形也東傳到了中國,漢人喜愛用美玉雕琢這類造形,更賦予了「辟邪」「致福」等涵義,展品中的東漢玉辟邪,就是西元二十五至二百二十年間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