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淑芬台北報導】國家文藝獎得主黃春明,近年來致力兒童劇團編導工作,今年他的「黃大魚兒童劇團」又將有新作,童心未泯的他說,「這齣戲我自編自導自演,希望不要只有我自己看!」
一九九三年,黃春明在台北市創立「黃大魚兒童劇團」,為什麼叫做「黃大魚」?黃春明笑說,因為是製作兒童劇給小孩子看的,自然不能太嚴肅、太正式,所以以動物命名最好,但在動物中,老虎、獅子都會老,只有魚不會變老,魚只有大、小之分,大魚的天地很寬廣,能悠游於七大海洋。
他說,老婆常罵他放著小說不寫跑去搞劇團,真是大智若「魚」,他搞笑說自己是若「魚」無大智,這就是黃大魚兒童劇團團名由來。
黃春明指出,今年推出的新作「稻草人與小麻雀」,由他自編自導自演,是擷取他的作品「青番公的故事」片段,他將粉墨登場,演出劇中「爺爺」一角,黃春明說,他製作該劇有二大意義,一是希望下一代能了解到「人有生存的權利,其他物種也有,人類無權選擇留下對自己有利的物種,因為物競天擇應交給大自然決定。」其二則「子孫也有享受地球的權利」,大人不能破壞地球後把爛攤子丟給子孫。
兒童劇團這些年所推出的劇碼,台上演員通常有一半以上是由國中小學童組成,透過專業訓練,一方面達成戲劇教育的使命,同時也讓這些在地的小演員,有機會巡迴至各地。
為何如此著迷於兒童劇團製作?黃春明說,小孩的心是很寬廣的,我們大人給他們看的戲劇就像是一顆種子,掉在心田裡會發芽、成長、茁壯,所以即使已經七十四歲,黃春明仍有源源不絕的創意與靈感,要培養台灣的下一代有欣賞藝術與美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