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政治紛擾多年,去年12月23日,叛軍終於同意歸順,條件是廢除王室,今年四月舉行大選、修憲,宣告成為共和國。
尼泊爾王室可上溯十六世紀,近年頻頻成為新聞焦點,起因是王室拒領33萬美元「工資」,抗議政府向王室成員徵收個人所得稅;根據稅率,王室需繳稅八萬美元。此外,過去所有王室成員都有薪水,近年只剩國王、王后、太子、太子妃才有。
國王賈南德拉除了不滿「減薪」,也抗議「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但其實是咎由自取。2005年他解散政府,獨掌大權,搞君主專制;次年迫於情勢交出權力,保留國王名分,但廢王室的呼聲已此起彼落。2007年整年,制憲會議削減國王權力,但各界仍一步步推展,到年底,最終廢除了君主體制。
當今世上,君主國家都有討論王室存廢的聲浪。儘管許多人仍嚮往王子公主神話,願意納稅看現實的「宮廷戲碼」,但究竟該支付王室多少「片酬」,卻未有定論。尼泊爾王室片酬33萬美元,雖然排名倒數,但比教皇高多了。梵蒂岡官方網站說,教皇從來不拿工資,也沒有皇室費,每月收入僅2300歐元(約台幣11萬)。不過,看看表一「各國皇室費比較」,尼泊爾王室也的確滿窮酸的。
從表一來看,皇室費最高的是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每年約台幣9.17億,免稅,還享受免付物價遞增稅和消費稅的待遇。所謂物價遞增稅就是買得愈多,繳稅愈多,目的是抑制不當消費。而王室成員有特權,拿發票可辦理退稅──台灣高官的假發票事件,丹麥不知道有沒有這種事?
皇室費第二高的是英國女王,約台幣5.68億,每年不同,1993年起要納稅。挪威國王據稱是歐洲最窮君王,年薪與法、義國會議員差不多。日本天皇和皇太子家庭的生活費稱為「內廷費」,每年三億日圓(約台幣8645萬),比起歐洲皇室,相當簡樸。其他皇室成員的生活費稱作「皇族費」,每名成年男性成員每年有2700萬日圓(約台幣783萬)。
不過,若比較皇室資產,《歐洲商業》雜誌曾報導說,丹麥女王繼承的僅是一個「中小型家族企業」,女王年俸280萬美元,外加18噸青魚(年年有魚,真是有趣)。據2005年統計,丹麥皇室支出是英國皇室的四分之一;英國王室除了每年的俸祿,女王的私人財產也有l.58億英鎊(約台幣102.7億)。丹麥女王也有私人財產,但最多幾千萬丹麥克朗。
丹麥王室成員領了年俸後,不准再領取其他工資,所以王室並不富有。2005年4月,有亞裔血統的丹麥王妃文雅麗離婚後,夫婿二王子除了支付贍養費,依法還必須為她買一棟豪宅,差點破產。所以2006年底,大王子要娶澳洲平民瑪麗時,王室修改婚前協議,刪除會傾家蕩產的條文。大王子名下全無資產,王室每年給他津貼375萬美元。
去年九月,美國富比世雜誌公布的2007年「全球王室富豪榜」,大約一半王室來自富裕的產油國。
東南亞小國家文萊的蘇丹以220億美元(約台幣7137億)位居榜首,第二名是阿聯大公國總統,第三是沙烏地阿拉伯國王,第四名仍是阿聯大公國,大富豪是杜拜的酋長,「杜拜傳奇」果然名不虛傳。
世界最富的王室女性是英國女王,6億美元位居第十一名。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曾是全球王室首富,資產高達40億歐元,但後來投資失誤,賠了不少錢,目前淨資產僅餘2.6億美元。歐洲皇室首富是列支敦斯登,因國王(公爵)善於經商,收藏藝術品的數量在世界上數一數二。摩納哥皇室約10億美元,排名第二。史瓦濟蘭國王姆斯瓦蒂三世是榜單上唯一的非洲王族,名列第十五,也是榜上最年輕的富豪國王,現年39歲。
以尼泊爾的國民所得和消費水平來看,王室每年領取約台幣1072萬,也不算太少,但國王如果出國,一定住不起總統套房。不過,無論皇室資產最多的列支敦斯登,或年收入最高的丹麥女王,比起全球各國的企業大亨,都嫌寒酸。
何況,國王不是「選美」出身,王后來自貴族也未必美麗絕倫,人們很難奢求王子、公主都是俊男、美女。但企業大老闆可不同了,他們經常娶電影明星、名模,生出來的「王子」、「公主」自然都是人中鳳凰。最重要的是,人民不必納稅請他們「演」宮廷劇,所以各國王室(不帥不美,還常常演得不好看)日薄西山恐怕也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