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俗語說,早起鳥兒有蟲吃,但如果年紀輕輕就出現早起失眠,同時又心情不佳,可能是憂鬱症上身,醫師建議,早期就醫,還有治癒的可能,避免終身服藥。
七年級的陳小姐是社會新鮮人,學生時期習慣早上七點半起床,開始工作之後,工作壓力大,常常凌晨四點半就醒來,翻來覆去直到天亮。她的記憶愈來愈差,常常出錯,心情不佳,還會想掉眼淚。
電腦工程師李先生,為了讓自己更專注於工作,每天要喝四到五杯咖啡,到了晚上卻又無法入睡,就喝紅酒,希望助眠,效果不錯,但幾個月後,半夜他就自動醒來,且紅酒愈喝愈多,但是即使喝掉一整瓶,還是睡不好,最近他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工作嚴重落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醫師陳大申指出,隨著年齡增加,本來就會愈來愈早醒,但是年紀輕輕就早醒,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
他說,若比預定醒來的時間提早一到二小時,感覺很累,但是卻再也睡不著,胡思亂想直到天亮,這樣的狀況持續二周以上,且整天心情憂鬱,對原本愛好的事物、活動失去興趣,體重明顯下降,看文件或閱讀速度變得相當遲緩,思考能力、專注力減退,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常想到死亡,通常已經罹患憂鬱症了。
醫師指出,針對這類患者,醫師會先了解失眠主因,是否使用咖啡、酒精、安眠藥等,再進行生活型態調整,並根據症狀給予憂鬱劑、抗焦慮劑或安眠藥,切忌自認只有失眠而只吃安眠藥,不但沒有正確治療,還導致安眠藥濫用、依賴。
陳大申也提醒,有睡眠困擾者,千萬不要藉酒助眠,他說酒精的乙醇成分可助眠,但是在體內轉換為乙醛之後,就會導致易醒。
另外,有早起失眠者,若能在二個月內就醫,是可以治癒的,若過了二個月以後,可能就須終身靠藥物助眠、調整精神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