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萬事病患家屬

星雲大師 |2008.01.10
2423觀看次
字級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生了病,有家人照顧,還算幸福;有的人在病榻上呻吟,身邊除了醫護人員,沒有家人聞問,最是悽涼。 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生病最能考驗人情冷暖,即使最親的家人,也有各種反應,列舉如下:

一、日夜照顧:有的人生病了,不一定孝子賢孫,也不一定叔伯兄弟,或是一些親戚朋友,甚至同門、同學、同鄉,因為平時往來交情深厚,一旦有病,真是患難不離,日夜在病床前照顧。所謂「八福田中,看病第一福田」,這些人都能真正做到。

二、避不見面:有的家屬,由於付不起醫藥費,或是不肯付,或是工作忙碌,他就藉故避不見面,任由時間解決問題。遇上這樣的家屬,有病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三、假裝不知:至親好友有了疾病,應該給予慰問,以示友情。但有人罔顧此中情感,你有病,他假裝不知道,或到遠方旅行,或藉故出差。其實也難怪,所謂「人情薄如紙」,人到了生病、生命交關的時刻,那裡能顧得了那麼多呢?所以這時就要看,你平時所結交的朋友,是重利呢?還是重義呢?重義的朋友多,萬一有了病痛,大家就相繼慰問;勢利的朋友多,則人情如流水,一切都得認命。

四、故意忙碌:有的家人朋友,知道慰問病情不可推卻,他也會蜻蜓點水,病床前一現,但顯得格外忙碌,好像亟待要辦的事情很多,停留不到五分鐘,就匆匆離去。也有的人,託人帶上一束花、一籃水果,表示他的慰問,其他的一切就只有讓病人自己處理了。

五、覷覦財產:有的病人平時省吃儉用,略有儲蓄,一些有條件分得財產的相關人等,他會不時出現在病榻旁,雖然不是心甘情願地關心病人,但想到忍耐一段時間,就有厚利可圖,也不能因小失大。不過也有一些人,憑著法律保障的繼承權,不怕分不到遺產,所以生病時不過問,到了分財產時,才來軋一角,為時不遲。

六、後事處理:有的人生病時,如何醫療,沒有人關心聞問,到了死後,後事如何處理?這時三姑六婆、七嘴八舌,話就多了。有人堅持要土葬或火葬,有人爭著要讓病人回家往生或送殯儀館,有人對往生佛事如何安排、用什麼宗教儀式舉行,也引起很大爭執。甚至安葬的時辰、地理風水、各種習俗,說來各有各的道理,彼此互不相讓。

其實,人死後的喪葬儀式,應該簡單樸素就好,不宜舖張浪費,但中國人一向喜歡藉喪葬來擺闊,例如請來樂隊吹打,或是五子哭墓等,尤其吃喝無度,甚至在靈柩旁高談闊論,實為不敬。如果亡者經濟情況不佳,固然應該簡樸為要;如果稍有積蓄,與其浪費在喪葬舖排,不如幫他捐助公益,或是成立獎學金,既能做功德,也可圖個善名,這是家屬能為亡者所做最好的安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