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竇邁」在上世紀的50年代,最初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鎮靜劑,一度成為治療妊娠嘔吐最可靠的藥物,但卻很快地被人們發現,它是造成全球上萬「畸形嬰兒」出生的罪魁禍首。圖/dribble
「沙利竇邁」在上世紀的50年代,最初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鎮靜劑,一度成為治療妊娠嘔吐最可靠的藥物,但卻很快地被人們發現,它是造成全球上萬「畸形嬰兒」出生的罪魁禍首。圖/dribble
文/周成功
「沙利竇邁」在上世紀的50年代,最初被認為是最安全的鎮靜劑,一度成為治療妊娠嘔吐最可靠的藥物,但卻很快地被人們發現,它是造成全球上萬「畸形嬰兒」出生的罪魁禍首。雖然沙利竇邁沒有毒性,但早在1959年10月,德國的一位神經科醫生發現他有一些多發性神經炎的病人,發病前好像都服用過沙利竇邁。頓時,沙利竇邁彷彿成了一個詛咒,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暗形象。
然而過了不久,在地球另一個偏遠的角落,於急病亂投藥的偶然中,意外地發現沙利竇邁對「痲瘋病」引發的自體免疫有奇效,接著發現它對「愛滋病」、多發性骨髓瘤,也是價廉、有效的另一種選擇。
抑制激素 對抗愛滋
隨著時間的推進,沙利竇邁除了被發現能治療痲瘋症狀外,也被發現對1990年代初期引起大眾恐慌的愛滋病有療效。許多愛滋病患由於細胞激素「TNFα」過量而造成愛滋病毒消耗性症候群(HIV wasting syndrome),這會使病患非常瘦弱,因此有部分愛滋病患試著服用可以抑制TNFα的沙利竇邁,症狀果然獲得改善。在雞尾酒療法出現前,沙利竇邁是對抗愛滋病唯一有用的藥物。
從1960年迄今對沙利竇邁研究的論文,有兩個高峰:1960年代初,大部分的報告都著重在它對胎兒造成的畸形發育;1990年代之後,則是報導它對各種免疫病症和癌症可能的療效。而從詛咒到庇佑的轉折,則是無數偶然與必然交錯的結果。不過我們仍應該記住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說過的:「機運青睞有準備的心靈。」
我們還可以試著去想像另外一個情境,如果老鼠對沙利竇邁會有反應、會產生胎兒畸形的情況,那麼研究人員一開始試驗新藥時就會發現,也就不會上市讓民眾使用。這麼一來,還會有後續醫學應用上的探索與發現嗎?這可以說是另一種在安全與創新間分寸拿捏的倫理困境。
老子有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沙利竇邁故事裡的禍福相依,是一個最佳的寫照。
今日提到「沙利竇邁」,人們多半記得的仍然是它的詛咒,而非它帶給人們的庇佑。沙利竇邁這個從詛咒到庇佑的歷程,是近代醫藥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值得我們再次琢磨與省思。
本文摘自《歪打正著的科學意外 》三民書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