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者恆大 國華停業是面鏡子

劉邦師(台北市/退休勞工) |2005.11.21
255觀看次
字級

繼二十多年前「國光人壽」歇業後,「國華產險」成為國內第一家遭「強制退場」處分的產險公司。

國內產、壽險市場於民國八十九年開放,接著實施費率自由化政策,有些牌子老、規模小的保險公司適應遲鈍,尤其是產險,在大餅做不大情況下,競爭力日漸式微,經營既吃力又無奈,老牌公司如「第一產險」遂被蘇黎世集團購併,「中央產險」被「納入」證券商起家的寶來集團,可見市場自由化如同起跑線,只有體質好、跑得穩的企業才能續存。

在市場開放前後,「國華」與「中央」規模相若,分公司各為七、八家,員工也都是五百餘人,不同的是,「中央」為國民黨黨營事業之一,承保較多公家及軍方業務,占有「穩賺不賠」優勢,「國華」就沒那麼幸運,蹣跚殘喘終於被迫倒下。或說市場開放等於是把紅地毯掀開,要以快動作掃盡底下的髒塵污垢,才能招徠顧客、擴展駿業,「國華」的停業就是一面鏡子。

保險業停業,傷害最大的是保戶,如安定基金對「國華產險」已發生事故的有效保單保戶墊付方式,其中火、水及信用險等險種付九成理賠金,單一保險最多只能獲得三百萬元理賠;付九成理賠金不知「本」於何法,單一保險每張保單保額皆不同,最高三百萬元的理賠,同樣不知有無可憑之法,既然以政府公權力介入勒令停業,卻傷及無辜的被保險人利益,這種做事方式頗堪商榷。

不管有理或無理,「大者恆大」已成為保險市場的鐵律與魔咒,要想變大,只有國際化經營一途,而國際化的首要前提是開放兩岸保險業務,儘管大陸對保險業的登陸設限較嚴,進入大陸申設「辦事處」或與大陸保險業策略聯盟的台灣業者,仍是前仆後繼;反看我政府,「加強管理」的緊箍咒愈發嚴苛,企業任由嚴管魔咒摧殘,無法適時適當鬆綁前進,大陸的生意也過不來,將來若出現停業的企業,肇因於國內市場原因,政府就得負起大半責任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