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人類皮膚細胞基因 植皮不排斥 被譽今年最偉大醫學成就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幹細胞能分化成人體的兩百二十種不同細胞,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及同僚十一月宣布,他們已重組人類皮膚細胞基因,讓皮膚細胞,變成宛如人類胚胎幹細胞般的「人工多功能幹細胞」(iPS)。日本幹細胞研究的突破,被眾多專家讚為二○○七年最偉大醫學成就。
醫學研究人員寄望這些細胞,經培養成為特定替代組織,供修補因疾病、意外事故或戰爭受損的器官。山中領導的研究團隊,使用逆轉濾過性病毒,將四個基因運至取自老鼠和成人的皮膚細胞內。本質上,讓這些細胞喪失已分化特性,變成人工多功能幹細胞。
在「自然」期刊二十三日披露的研究報告中,美國麻州波士頓兒童醫院專家戴利領導的研究團隊指出,他們利用相同的四個基因,成功自肺、皮膚細胞、新生兒皮膚細胞及取自健康志願者細胞樣品,衍生出人工多功能幹細胞。
美國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標誌著朝「特定病患」幹細胞,邁出一步。換句話說,移植用幹細胞與病患的遺傳密碼完全相同,因而不會被人體免疫系統,視為外來異物而引發排斥反應。
美國研究團隊也發現,他們不必使用名為c-Myc致癌基因,就能產生人工多功能幹細胞。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網絡版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在「仿製」胚胎幹細胞時,透過改變培養環境而摒棄一個與癌症有關的基因c-Myc,提高了這種幹細胞技術在臨床應用中的安全性。
在最新研究中,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領導的研究小組,將c-Myc之外的另三個基因,植入皮膚細胞,並改變培養環境,同樣得到具有胚胎幹細胞功能的幹細胞。
但美國研究團隊強調,在人工多功能幹細胞,被證明為安全有效,且能用來培養修補組織前,還有諸多障礙橫在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