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信義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最近常接到遊客查詢電話,都是問塔塔加一帶可見喉部到上胸為黃色的小動物,玉管處確認就是「黃喉貂」特徵,遊客說都在白天,且光線良好時,會與這種可愛小動物不期而遇,幸運碰到珍貴保育動物,不禁為之驚艷。
玉管處長許文龍說,分類上屬食肉目貂科的「黃喉貂」,列入珍稀二級哺乳類,以前在國家公園區被發現的資料非常缺乏。
許文龍說,去年起就有不少遊客反映,在塔塔加一帶的路旁、野地,看到這種小動物,都覺得非常稀奇,也有遊客向玉管處查詢,開南大學觀光系助理教授劉良力是玉管處志工自動組團隊展開調查。團隊成員曾目擊或查訪到共十九次黃喉貂在塔塔加等地出沒記錄。
他說,黃喉貂體與軀幹長四十四到四十六公分、尾長三十五到三十七公分,體重多半不超過兩公斤,頭、後頸及頸側為暗褐色,下顎為白色,喉部至上胸為黃色,身體後頸及背為黃褐色,四肢、腳掌與尾部為黑褐色。依調查資料顯示,黃喉貂在夏季交配,三到四月產仔,日夜間都一樣活躍,但日間出沒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