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聲救苦】見證半個亞洲的觀音信仰

 |2021.12.19
12600觀看次
字級
13世紀日本三十三間堂千手觀音坐像。圖/資料照片

文/本報綜合報導

所謂「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譯覺有情。觀音菩薩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觀音菩薩功行圓滿,具足十方諸佛所有功德。據經典記載,觀音菩薩在久遠以前就已經成佛,名「正法明如來」,因大悲願力,「慈航倒駕」現菩薩相,來此娑婆世界度化眾生。

早在古印度,觀音菩薩的信仰就十分流行。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迦畢試國,周四千餘里,北背雪山,三陲黑嶺……石室西二三里大山嶺上有觀自在菩薩像,有人至誠願見者,菩薩從其像中出妙色身,安慰行者。」

觀音菩薩是慈悲的化身,大慈予人樂,大悲拔眾苦,在娑婆世界救苦救難,當自然界的災變或人禍等不可抗拒的情況,觀音菩薩就成為人們信仰的依歸。觀音信仰從印度發源,遍及中亞阿富汗,南亞斯里蘭卡,東南亞地區,其影響更遠及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傳佛教流傳的國度,有著「大半個亞洲的信仰」之譽。如今,更隨著佛教廣泛弘傳而傳播到世界各地。

 楊惠姍作品〈千手千眼觀音像〉,今供奉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圖/資料照片

印度 南傳觀音信仰

不僅在印度,即便是如今盛行南傳佛教的東南亞地區,千年前也有很多觀音聖像遺留至今。約在西元8世紀,印度大乘佛教先傳至蘇門答臘及爪哇,再越海傳至柬埔寨。一些大乘佛教僧人,來自迦溼彌羅(又名罽賓,今克什米爾),至蘇門答臘及爪哇,那時是信奉大乘佛教的室利佛逝(Sri Vijaya)最盛時期,國勢強大,將佛教傳入馬來亞及泰南。至今發現許多金屬鑄造的觀音菩薩像,以及多種泥塑的佛像、菩薩像。

觀音信仰傳入西藏,中間經過一段沉寂後,由於印度逐漸興起密教(西元7-11世紀),使原來的顯教觀音信仰也在佛教密教化的過程中,逐漸地演化成密教的觀音信仰體系。這種信仰形式又經西藏佛教信徒的進一步發揮,形成別具一格的藏傳佛教觀音信仰體系,並在整個藏傳佛教中占主導的地位,觀音菩薩因此成為藏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6世紀印度瓦拉納西淺黃色砂岩觀音菩薩頭像。圖/資料照片

日韓 北傳觀音造像

據考古資料顯示,日本在中國唐代之前就已有觀音存在。然而,在中日兩國都有宋代日本僧人惠鍔在五台山得觀音像欲攜回日本,結果被狂風巨浪阻在普陀山的事蹟,而有普陀山成為觀音道場的傳說。日僧惠鍔因此被尊為普陀山佛教的開山祖師,觀音在日本的傳播史也被中日一些人士認為始自於此。

觀音崇拜在日本發展至今,已有很多寺院主供觀音菩薩。例如,櫪木中禪寺供奉千手觀音,東京淺草寺則有聖觀音,東京護國寺還供有如意輪觀音,東京品川寺則供奉水月觀音。除此之外,福井馬居寺供奉馬頭觀音,大阪四天王寺則供奉救世觀音,京都清水寺、觀音寺、醍醐寺分別供有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音等。因此,觀音信仰可謂是遍布日本列島。

據聞,無限慈悲化身的觀音菩薩,居住在海岸孤絕處並乘龍顯靈,因此韓國的觀音信仰大多形成於海邊或島嶼。自佛法傳入起,觀音菩薩即與韓國人民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在高麗王朝時期,觀音信仰更是達到高峰,這時期留下的觀音造像和繪畫作品最為豐富,藝術成就也最高。

當然,若論觀音信仰之興盛,當屬中國漢傳佛教。自古即有「家家念彌陀,戶戶觀世音」之說,歷代觀音造像更是不勝枚舉。

 高麗王朝時期銅鎏金觀音立像。圖/資料照片


觀音菩薩獨特的信仰魅力

從印度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傳播史,不難看出觀音信仰發展之快,流行之廣,信仰民眾之多,遠非其他大乘菩薩可比擬。同為大乘佛教宣揚救世思想的菩薩,為何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甚至地藏菩薩,雖然在中國都曾經流行一時,且至今仍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保有各自的道場,但觀音菩薩卻以其獨特的信仰魅力,上至社會統治階層,下及民間平民百姓廣為流傳。

觀音信仰源自印度,尤其是大乘佛教的菩薩救世思想廣泛流傳之後,觀音菩薩以救濟苦難眾生的面目出現,雖然隨著印度佛教的發展,佛教各個時期有不同的弘傳重點,但菩薩的慈悲普度,憐憫眾生的救苦救難形象卻從未被淡化過。在佛教發展的各個時期,僧侶以慈悲的觀音菩薩形象,進一步發展完善的觀音信仰。

 2~3世紀印度犍陀羅石雕觀音菩薩像。圖/網路

慈悲利他的信仰典範

觀音信仰在中國之所以能流行,其原因複雜而多樣。其中既有觀音信仰本身所蘊含的佛教義理,又有觀音菩薩的形象因素,還有其流傳的文化背景。首先,就信仰的教義而言,普為中土上層貴族階層和下層百姓所接受。觀音菩薩信仰在中國廣泛流傳是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經由中土高度文明的文化傳統、創新改造而成。因此,觀音信仰一出現在中國之時,便立即在社會上蔓衍開來,成為印度佛教被中國信眾接受的典範。

觀音信仰之所以能在中土流行,除其自身的佛學原因外,更重要的是與中華傳統文化有相似相通的契合之處。大慈大悲的實質內容表現為利他和平,這與中國儒家提倡的倫理道德主張有異曲同工之處。就利他而言,這是大乘佛教有別於小乘佛教的特色,菩薩濟世思想的根本即是自利利他。

觀音信仰在中土的弘揚除以上原因,更重要的還是觀音菩薩所體現的平等慈悲,這可以在儒家傳統文化中得到共鳴。觀音信仰有其佛教系統內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契合以儒家文化為主要支柱的傳統。因此,觀音菩薩逐漸成為佛教在中土最廣泛的信仰,甚至褪去佛學色彩,逐漸融入中國民間信仰。

 中國大陸普陀山南海觀音觀音聖像。圖/資料照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