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聖誕】 念念彌陀 無量光、無量壽 |2021.12.20 語音朗讀 174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山越阿彌陀佛圖,鎌倉時代(1185~1333)╱絹本設色╱高120.6公分寬80.3公分╱日本京都東山京都國立博物館保管。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自古以來,阿彌陀佛的淨土思想深入民心,信仰殊勝普及。阿彌陀佛真有其人嗎?極樂世界是什麼景象?誰可以去淨土,又要如何去?世人又如何得知今天(20日)是農曆11月17日,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誕?在大乘佛教的觀念中,認為有無數的佛和淨土,在每個佛淨土中,都有一位佛作為教主,並以此淨土為教化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梵名Amita-buddha。「阿彌陀」,意譯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的本生是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時,原為一國王,聞佛說法,心懷喜悅,於是發無上道心,棄捐王位,出家作沙門,高才果決明智,與世超異。後聞世自在王佛為其廣說210億諸佛剎土天人的善惡,國土的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而起發無上殊勝之願,於5劫中攝210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如是修行已,至佛前發48大願,願度脫一切眾生,以無量的悲願功德,展現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接引圖╱西夏╱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黑水城出土╱艾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藏。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彌陀淨土法門 殊勝普及彌陀淨土法門的修持方法,如《阿彌陀經》所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經中也說道,如果用1天乃至7天的時間持名念佛,而能念到一心不亂,即能往生極樂世界。極樂淨土的居住群眾,是三根普被,不論出家、在家,只要合乎條件,就有移民往生的資格。即使帶業往生,在極樂淨土裡修學,不論時間多長,也一定能成就無上菩提;這是彌陀淨土最為殊勝之處。農曆11月17日是阿彌陀佛的聖誕由來,跟唐末五代永明延壽禪師有關。莫高窟第220窟阿彌陀淨土變相圖,圖中央的無量壽佛結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上,觀世音、大勢至分列左右,聖眾圍繞聆聽法音。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延壽禪師在當時深受吳越王錢俶的禮敬,尊奉他為國師。一日,吳越王設齋供養千僧,席中設有上座,就在大眾都推辭不坐時,來了一位長耳和尚自然大方就坐上首席。宴席結束,吳越王問永明禪師:「今天有聖人來應供嗎?」永明禪師說:「定光古佛來了,即坐在首席的長耳和尚。」吳越王聽了非常歡喜,趕緊派人去禮請。官員找到長耳和尚在一個山洞裡修行,於是頂禮膜拜,請他到皇宮裡面來供養。長耳和尚說了一句:「彌陀饒舌!」即圓寂了。官員趕回宮中報告,「定光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吳越王聽到定光佛圓寂的消息,當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禪師是阿彌陀佛,歡喜得不得了,趕去相見,就在此時接到通報,「永明禪師圓寂了。」阿彌陀佛以永明延壽禪師示現世間,後來就將永明延壽禪師的生辰11月17日,作為阿彌陀佛的聖誕。於是寺院在此時間前後,舉辦彌陀佛七,與阿彌陀佛「淨念相繼」。佛門裡有所謂「打禪七」、「打佛七」的修行功課,或簡稱「打七」,以7天為一期,為了剋期取證,也意味著打去第七識的我執。阿彌陀佛淨土圖,此圖表現西方極樂世界之清淨莊嚴,主尊阿彌陀佛、觀世音及大勢至菩薩皆坐於蓮座上。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隨意所欲 應念即至在無限量的宇宙中,依據我們所住的世界,日出日落的方向觀念,指說極樂世界為日落處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西方極樂世界的樣貌就是淨土生活。所謂「極樂」,就是《阿彌陀經》所說:「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在極樂淨土,所有的民眾,都是蓮花化生,不須為生活操勞,為經濟鑽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建築富麗堂皇,隨意所欲,應念即至;眾生在時空無限的世界裡,飛行自在,來去自如。極樂國土自然景觀美好,處處可見清淨的流水、盛開的百花及無數寶樹。當微風吹動,寶樹便發出微妙的聲音,就像千百種樂器同時奏響美妙音符;隨處可見種種奇妙之鳥,發出和悅優雅的聲音,演說著種種佛法妙理。極樂國土的眾生,聽到眾鳥宣說的種種妙法,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這些鳥都是阿彌陀佛為了讓極樂國土的眾生聽聞正法,修習菩提,得無上正等正覺,特別以願力變化而作的,因為在極樂世界尚無惡道之名,更不會有惡道之實。平等院阿彌陀佛坐像。佛結跏趺坐於八重蓮台上,手結上品上生印。方蓋周緣垂掛卷草寶簾,襯托出絢爛華麗的氣勢。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奉行三好 累積淨土資糧在娑婆世界,不論我們是富貴、貧賤、聰明、愚笨,只要人人欣慕極樂世界,願生極樂淨土,稱念彌陀聖號,人人都可生到極樂世界,就算罪業深重的人,只要他具備淨土三資糧──信、願、行,相信有阿彌陀佛、有極樂淨土;發願生到彼國;付諸行動修持稱念聖號,就能帶業往生極樂世界,是一個天下一家的世界。在極樂世界修行不會退轉,如《阿彌陀經》中所稱,「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此世界的人,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在良師益友的策勵下,都能不斷的向上,所以社會和樂而且非常殊勝。山越阿彌陀佛圖。圖中阿彌陀佛及臨終者以山嶺為分界,分別代表彼岸及此岸,佛從彼岸越過山嶺到達此岸,迎接臨終者往生極樂世界。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觀無量壽經》說明欲生西方極樂國土的眾生所必修的淨業正因,並以十六觀法諦觀阿彌陀佛的身相及極樂淨土相,又釋九品往生的因果。三福行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所修淨業正因,代表福慧雙修、解行並重,是往生極樂淨土行者必修的三種淨業。1世福: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2戒福:須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3行福:須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勸進行者。星雲大師提到,只要我們在當代生活裡,遵照佛陀的指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與人相處和諧,對人包容尊重,勤勞精進;以專長來服務大眾,濟世利人,好好的發心立願,都能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五尊像。主尊阿彌陀佛手結上品上生印,結跏趺坐於蓮座上,四菩薩配置對稱。佛上方華蓋懸垂成串珠玉,靠背兩旁各承托一顆寶珠。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建立人間淨土 安定身心法門經云:「念佛一句,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稱念諸佛名號是憶念諸佛的萬德莊嚴,也是圓滿的心理建設,所謂「一句佛號的妙用,涵蓋一切世間、出世間功德,能夠離苦得樂;一句佛號的能量,如燒柴互燃之能,溪水匯聚之力,可以成就眾緣」。星雲大師說,佛國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在未來時光,而在當下人間淨土的建立,現世人生的莊嚴。因此,淨土行人希望求生淨土,就要以現實的世界做為立足點,老實念佛、修持,淨化我們現世生活。尤其對現代的家庭,對忙亂的社會人生,淨土是安定我們身心的殊勝法門。極樂世界圖。此圖描繪西方極樂淨土的莊嚴。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前一篇文章 【尋聲救苦】見證半個亞洲的觀音信仰 下一篇文章 【絕美手繪】梁思成筆下的古寺(一)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3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4【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5【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6【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7社論--做自己的數位主人2025.11.0208盧世祥 以金繕工藝圓滿人間愛2025.11.0109【看人間】老人應要活得快樂,而不是活得合理2025.11.0410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字源 我是佛思惟菩薩形像流變【自在無礙】思惟禪境 造像藝術【功德海】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