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字源 我是佛 文/王瑜楨(佛光大學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2025.11.02 語音朗讀 11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是 【字形表說明】先列許慎《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小篆,而後由時代早至晚排列,從商代最早甲骨文字形、周代金文字形、戰國竹簡字形、秦簡璽印刻石字形、漢簡牘文字;「佛」字增列漢代以後字形。圖表/王瑜楨提供我 【字形表說明】先列許慎《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小篆,而後由時代早至晚排列,從商代最早甲骨文字形、周代金文字形、戰國竹簡字形、秦簡璽印刻石字形、漢簡牘文字;「佛」字增列漢代以後字形。圖表/王瑜楨提供莫高窟第45窟佛坐像。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字源弗 【字形表說明】先列許慎《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小篆,而後由時代早至晚排列,從商代最早甲骨文字形、周代金文字形、戰國竹簡字形、秦簡璽印刻石字形、漢簡牘文字;「佛」字增列漢代以後字形。圖表/王瑜楨提供佛 【字形表說明】先列許慎《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小篆,而後由時代早至晚排列,從商代最早甲骨文字形、周代金文字形、戰國竹簡字形、秦簡璽印刻石字形、漢簡牘文字;「佛」字增列漢代以後字形。圖表/王瑜楨提供釋迦牟尼佛坐像唐卡。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三世紀佛陀說法像。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王瑜楨(佛光大學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大般涅槃經》說:「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你敢承認說「我是佛」嗎?如果敢說「我是佛」,即刻起,你的人生可能就不一樣了,不但可以自我健全、自覺自利,還可以覺他利他,何等了不起!「我」、「是」、「佛」字形發展脈絡關於「我」、「是」、「佛」三字字形源流本形、本音、本義三方面發展,可以從字形發展演變表(以下簡稱「《字形表》」)說起。第一,「我」、「是」、「佛」字本音:「我」字,國語注音讀作ㄨㄛˇ,漢語拼音讀作wǒ。「是」字,國語注音讀作ㄕˋ,漢語拼音讀作shì。「佛」字,國語注音讀作ㄈㄛˊ,漢語拼音讀作fú。第二,「我」、「是」、「佛」字本形本義:「我」字,字形表中,商代甲骨文和我尊的「我」字,象一刃部有鋸齒、長柄斧鉞兵器之形;周代金文、戰國文字長柄斧鉞兵器形因青銅器鑄造、竹簡書寫等載體形制變化,右旁戈形漸與左旁刃部齊頭齊尾規律化;秦漢文字刃部與長柄連筆書寫似「弗」形。《說文.卷十二.我部》曰:「我,施身自謂也。或說我,頃頓也。从戈、从。,或說古垂字。一曰古殺字。」有三個意思,一指施之於己謂之我,指自己,古代很早就作第一人稱代詞用;二或指傾側意,从戈、从。,表示古「垂」字(按:表軍事用。);三或是指古代「殺」字,「我是佛」之「我」是指第一個意思。「是」字,字形表中,商代甲骨文未見確釋的「是」字,西周金文虢季子白盤「是」字从日、从萬(蠆類/蟲類)省、止聲;陳逆簋、《包山簡》从萬(蠆類/蟲類)、止聲,會意字,應表示以古代太陽與蟲類運行軌跡判斷時間之意,作虛詞用,「我是佛」的「是」,即表加重或加強肯定語氣。《說文.卷二.是部》曰:「是,直也。从日、正。」表示正直、端正之意,與彎曲、歪曲意相對。「佛」字,字形表中,東漢《說文》以前未見从人旁的「佛」字,僅見「弗」字,《說文.卷十二.丿部》:「从丿从乀,从韋省。」意思是矯正也,象相違背、鬆脫的丿、乀(案:丿、乀表示矯物、箭矢、煣木等),用皮韋綁縛,以箭頭表示收束,後代文字箭頭形逐漸簡化。違背人的良知本性,如「乖戾、歪曲、不正、違抗、拂逆」等行為需要「矯正」,「矯正」本字即為「弗」字,後借作否定詞用。从人旁的「佛」字,《說文.卷八.人部》曰:「佛,見不審也。从人、弗聲。」清代段玉裁《注》曰:「佛,仿佛也。」「仿佛」,亦作「彷彿、㧍拂、㕫拂、髣髴、眆䀟」,「佛、彿、咈、拂、髴、䀟」為一字異體,本義是看不清楚、模糊不真切。字形表中,漢代以後璽印、石刻多見,字形演變規律。文獻典故經典童蒙讀本《三字經》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與先秦典籍《中庸》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同時指出人的生命是由上天賦予的,天生擁有自然純真、善良美好的秉性,因後天所處學習環境與習慣不同,產生不同性情與素養差異。其實,只要依循本性修養與教化內心的道行,便能達到孔子指導「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理想人格三境界。所以,孟子指出人與禽獸僅有毫釐差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離婁(下)》);因此,「人之不學而能,謂之良能;不慮而知,謂之良知」《孟子.盡心(上)》,指人的仁義品性是天生本有,無須學習即可兼備,稱作良能;不用透過認知思惟判斷,即能通曉道理,稱作良知,因為人性本有自覺心。漢代以後,佛教傳入中國,「佛」字譯為佛陀簡稱,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原名喬達摩.悉達多(約在西元前五、六世紀左右),被後世尊稱為佛陀(Buddha),是覺悟者、智者的代表人物。《魏書.釋老志》曰:「所謂佛者,本號釋迦文者,譯言能仁。」星雲大師《佛法真義.兩足尊》一文詮釋佛的內在精神也說「佛是人成」,強調佛陀是人不是神,是人間的覺者。 前一篇文章 思惟菩薩形像流變 下一篇文章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思惟菩薩形像流變【自在無礙】思惟禪境 造像藝術【功德海】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字源為何摩利支坐騎豬【除障增福】摩利支天菩薩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