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牧雨耟文‧圖
瀟湘夜雨為瀟湘八景之一,又稱為湘江夜雨。
瀟湘有三種說法:
一是湖南省境瀟水與湘水的合稱,這兩條溪流都注入洞庭湖。 
二是鄉鎮名。位於湖南省零陵縣北。因是瀟湘二水會流之處,故稱為「瀟湘」。
三是湖南的代名詞。
最早屈原在《楚辭》九歌中就有〈湘君〉〈湘夫人〉兩篇。
湘夫人最早的傳說是舜的妃子娥皇、女英二人,因哀舜之崩殂,投湘江而死,化為湘水之神。帝舜也因為湘夫人的緣故,死後被封為湘君,與兩位湘夫人共同統御著湘水。
湖南多竹,娥皇、女英因思帝傷痛,淚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得這裡生產的竹子,都有許多斑點,這種竹子被稱為斑竹。亦有淚竹、湘妃竹、湘江竹、湘竹的稱謂。由於竹斑非常漂亮,是作筆管以及竹簾的好材料。以湘妃竹製作出來的竹窗簾稱為「湘簾」。
有了這些傳奇故事,因此歷代畫家與詩人,都有許多描繪瀟湘景物的作品產生。三國魏曹植作赫赫有名的〈洛神賦〉,據說也是受了湘妃傳說的影響呢!
由於蕭湘多竹,因此畫家在描寫瀟湘夜雨時都以江邊竹林為主題。先在畫紙上根據雨勢的方向掃以清水,然後趁清水未乾時用墨畫上竹林,藉著墨水暈開的感覺來表現雨中朦朧的景物。當然也不能讓墨色暈染過分以致畫面一片模糊,因此如何將水分控制得恰到好處,便成了畫家畫雨景山水最重要的課題。這也是我們欣賞雨景山水,最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