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吉爾‧吉勃‧史考特設計、位於泰晤士河南岸的這座火力發電廠,荒廢後持續有人提議將它拆除。九十年代因為電廠所在地正進行再生計畫,而在進行都市改造前,此地已吸引不少藝術家來此。
一九九○年代,泰晤士河南岸發展成一個文化藝術新區,電廠因為泰德畫廊的介入有了新發展,成為工業建築再生的成功代表。
建築的故事
美術館改建的計畫由兩位年輕的瑞士建築師赫佐格與德莫隆負責,以簡潔、精確的空間概念在國際競圖中脫穎而出。在原建築特色改變最少,介入愈少愈好的原則下,改建後這座英國工業代表作依然保有舊觀,內部具有多樣藝術空間,成為近兩年歐洲最熱門的當代藝術中心。
再利用的故事
二千年完成的泰德現代美術館,代表工業建築的再生,是英國二十世紀末老建築再生大型案例中最被讚美者。
走進泰德現代美術館,就能感受到巨型煙囪高塔的震撼,這原本是工廠區的地標。整座建築物分為地上六樓、地下一樓,七層樓共有八十四間展覽室。
建築師利用建築西側的大坡道,改為美術館的入口,不僅可容納各種表演,也是展示場,超高屋頂讓大型雕塑與裝置藝術可進入室內。空間以白色或淺色牆面、地板以木材或混凝土為主調。而不同展示空間內部窗戶設計統一造形,讓此成為建築空間共同特徵。
對原建築而言,外觀最明顯的改變是橫越整棟建築的光梁,這條水平性的橫梁和中央垂直的煙囪相互抗衡,夜晚整條橫梁完全點亮,像宣告一棟舊建築再生。
泰德現代美術館目前為了疏解日漸增加的參觀者,及展品空間的不足,去年七月底宣布新的擴建計畫,於二○一二年倫敦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