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的故事發電廠裡的美術館──古蹟的故事泰德現代美術館

台北故事館耟文‧圖 |2007.12.16
461觀看次
字級

由吉爾‧吉勃‧史考特設計、位於泰晤士河南岸的這座火力發電廠,荒廢後持續有人提議將它拆除。九十年代因為電廠所在地正進行再生計畫,而在進行都市改造前,此地已吸引不少藝術家來此。

一九九○年代,泰晤士河南岸發展成一個文化藝術新區,電廠因為泰德畫廊的介入有了新發展,成為工業建築再生的成功代表。

建築的故事

美術館改建的計畫由兩位年輕的瑞士建築師赫佐格與德莫隆負責,以簡潔、精確的空間概念在國際競圖中脫穎而出。在原建築特色改變最少,介入愈少愈好的原則下,改建後這座英國工業代表作依然保有舊觀,內部具有多樣藝術空間,成為近兩年歐洲最熱門的當代藝術中心。

再利用的故事

二千年完成的泰德現代美術館,代表工業建築的再生,是英國二十世紀末老建築再生大型案例中最被讚美者。

走進泰德現代美術館,就能感受到巨型煙囪高塔的震撼,這原本是工廠區的地標。整座建築物分為地上六樓、地下一樓,七層樓共有八十四間展覽室。

建築師利用建築西側的大坡道,改為美術館的入口,不僅可容納各種表演,也是展示場,超高屋頂讓大型雕塑與裝置藝術可進入室內。空間以白色或淺色牆面、地板以木材或混凝土為主調。而不同展示空間內部窗戶設計統一造形,讓此成為建築空間共同特徵。

對原建築而言,外觀最明顯的改變是橫越整棟建築的光梁,這條水平性的橫梁和中央垂直的煙囪相互抗衡,夜晚整條橫梁完全點亮,像宣告一棟舊建築再生。

泰德現代美術館目前為了疏解日漸增加的參觀者,及展品空間的不足,去年七月底宣布新的擴建計畫,於二○一二年倫敦主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前完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