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台灣風情】 泉州剪刀符與廣澤尊王

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2021.12.09
1117觀看次
字級

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台灣泉語地區風俗,為了驅邪壓勝,往往在室內牆壁上描繪一些剪刀符或貼上剪刀符。所謂剪刀符是在一張紙上描繪一把剪刀、一面鏡子及一把尺。據說,剪刀能剪斷妖怪之身,鏡子能照出妖怪的原形,使它不能千變萬化,就是所謂照妖,以尺一量,妖怪原形就會出現,所以妖怪最怕看到尺。

上列三項俗信中,以鏡照妖,由來最久,《抱朴子》中就有勸告入山的旅客,必須攜帶鏡子同行的記載。至今在台南市的古廟、古建築物中,仍能看到剪刀符。台灣北部只有新莊還有,新莊市新莊路廣福宮門前的福德祠,殿內牆上就畫有剪刀符,在北部算是罕見之物。

台灣泉語地區,如台南、鹿港、新莊、艋舺等地,從前屋頂中央,必擺一個以陶瓦製成的空碗,作為驅邪壓勝之物。由於幾十年來已經沒有人製造此物,所以,因颱風而被破壞的陶碗無法再補上,現在只有在新莊一地尚能看到。

有些大戶人家屋頂中央不擺陶瓦之碗,而擺一尊騎馬武士,也是陶瓦做的。這一位騎馬武士,相傳是蚩尤之像。由於蚩尤是武勇之人,據說其塑像驅邪的能力特別高強。

此外,台灣南部泉語地區,如台南縣等地、一般通俗廟山川門的左右角,大多設有「憨番扛廟角」的建築裝飾,即左右各塑一尊「憨番」,又作「紅番」,攤開兩手向上支撐屋頂,謂「憨番扛廟角」。

所謂「憨番」,或謂是荷蘭人,但也有異說。「憨番」紅臉胡髦,面貌相當可怕,身上所穿,都是中國人的服飾。而台灣北部的廟絕無「憨番扛廟角」的做法,通常都是置上一對石獅。

台灣泉語地區古老家庭的祖廳,必供奉一尊小孩神像,即廣澤尊王,又稱郭聖王,是福建泉屬南安的鄉土神。昔日泉屬各縣移民出海前往南洋、台灣,必將廣澤尊王小型神像裝在匣中或掛在身上,以求航海平安。

移民們安然抵達台灣後,便將此一神像擺於祖先牌位之旁,永久虔心奉祀以謝神恩。例如台北市廣州街,前台北市長周百鍊先生公館的祖廳,就有奉祀這一神像。周先生的祖籍是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