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台灣泉語地區風俗,為了驅邪壓勝,往往在室內牆壁上描繪一些剪刀符或貼上剪刀符。所謂剪刀符是在一張紙上描繪一把剪刀、一面鏡子及一把尺。據說,剪刀能剪斷妖怪之身,鏡子能照出妖怪的原形,使它不能千變萬化,就是所謂照妖,以尺一量,妖怪原形就會出現,所以妖怪最怕看到尺。
上列三項俗信中,以鏡照妖,由來最久,《抱朴子》中就有勸告入山的旅客,必須攜帶鏡子同行的記載。至今在台南市的古廟、古建築物中,仍能看到剪刀符。台灣北部只有新莊還有,新莊市新莊路廣福宮門前的福德祠,殿內牆上就畫有剪刀符,在北部算是罕見之物。
台灣泉語地區,如台南、鹿港、新莊、艋舺等地,從前屋頂中央,必擺一個以陶瓦製成的空碗,作為驅邪壓勝之物。由於幾十年來已經沒有人製造此物,所以,因颱風而被破壞的陶碗無法再補上,現在只有在新莊一地尚能看到。
有些大戶人家屋頂中央不擺陶瓦之碗,而擺一尊騎馬武士,也是陶瓦做的。這一位騎馬武士,相傳是蚩尤之像。由於蚩尤是武勇之人,據說其塑像驅邪的能力特別高強。
此外,台灣南部泉語地區,如台南縣等地、一般通俗廟山川門的左右角,大多設有「憨番扛廟角」的建築裝飾,即左右各塑一尊「憨番」,又作「紅番」,攤開兩手向上支撐屋頂,謂「憨番扛廟角」。
所謂「憨番」,或謂是荷蘭人,但也有異說。「憨番」紅臉胡髦,面貌相當可怕,身上所穿,都是中國人的服飾。而台灣北部的廟絕無「憨番扛廟角」的做法,通常都是置上一對石獅。
台灣泉語地區古老家庭的祖廳,必供奉一尊小孩神像,即廣澤尊王,又稱郭聖王,是福建泉屬南安的鄉土神。昔日泉屬各縣移民出海前往南洋、台灣,必將廣澤尊王小型神像裝在匣中或掛在身上,以求航海平安。
移民們安然抵達台灣後,便將此一神像擺於祖先牌位之旁,永久虔心奉祀以謝神恩。例如台北市廣州街,前台北市長周百鍊先生公館的祖廳,就有奉祀這一神像。周先生的祖籍是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