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創建於清咸豐年間,雖然是一座蕞爾小廟,但從前農曆五月十三日的城隍祭典,其熱鬧程度堪稱台灣第一。
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台北市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創建於清咸豐年間,雖然是一座蕞爾小廟,但從前農曆五月十三日的城隍祭典,其熱鬧程度堪稱台灣第一。
距今五、六十年前,霞海城隍廟的環境還沒有變成今天這麼髒亂,廟口設有飲食攤子,日夜供應價廉物美的冷飲、點心,過路人以品嘗這些為一件樂事。
城隍廟口的攤子,冷飲有:刨冰、紅豆冰、仙草冰、愛玉冰、芋圓冰、粉條冰、米苔目等等,應有盡有。
點心除了粽子、圓仔湯、糕餅、炒米粉等應有之物外,最受顧客喜愛的是「麵茶」。
炒麵粉,加一點白糖,泡熱開水,攪一攪就成了一碗熱騰騰,又甜又香的「麵茶」,其美味芬芳,為西式點心、日式點心所望塵莫及。
當然,最富有鄉土色彩的炒米粉、炒麵、潤餅之類,也是顧客喜愛的點心。在各種飲食中,需要特別說明的,就是「愛玉」。
相傳,清朝有一逃犯,逃入嘉南地方深山幽谷之中。看見樹上的種子落入溪中,使溪水凝結,而且凝結之水,味道甚佳,乃大量採集其種子。
逃犯避過風頭之後,將種子攜回家中,分贈親友,以答謝逃亡期間大家的協助。
受贈的一位朋友,將此物浸在水中,使水凝結,然後叫其女兒在街叫賣。嘗到此物者莫不讚美,並問此物何名?
該女子答:「不知其名,我名愛玉。」因此,世人稱此物為「愛玉」。
本圖文由《戀戀臺灣風情‧ 走過日治時期的這些人那些事 》提供 【賽尚玩味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