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騎著機車到鄉下兜風,騎到靠近山區的地方,看見周邊長滿了「銀合歡」。銀合歡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沒什麼,但對我而言,則是又發現了另一種有毒植物。圖/BOB
有一天,我騎著機車到鄉下兜風,騎到靠近山區的地方,看見周邊長滿了「銀合歡」。銀合歡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沒什麼,但對我而言,則是又發現了另一種有毒植物。圖/BOB
文/林育安
有一天,我騎著機車到鄉下兜風,騎到靠近山區的地方,看見周邊長滿了「銀合歡」。銀合歡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沒什麼,但對我而言,則是又發現了另一種有毒植物。
銀合歡的枝葉被摘下後會釋出腥臭味,因此又被稱為「臭樹仔」。早期農業時代台灣沒有瓦斯和天然氣,因此先民就將銀合歡的枝幹燒成薪炭,作為日常生活中家庭煮飯和燒菜之用;當農田休耕時,它也被農夫種植於田園中作為綠肥植物;銀合歡為豆科植物,其根部有「根瘤菌」,因此具有固定空氣中的氮,進而達到改善酸化土質的作用。銀合歡亦屬於蜜源植物,其花朵含有豐富的花蜜和花粉。
銀合歡鹼 排斥他物
銀合歡在惡劣的環境下,仍能生長得很好,在台灣平地和低海拔山區都能看到它的蹤跡。銀合歡喜歡生長在炎熱、日照充足的砂質土壤。因此,台灣南部氣候是很適合銀合歡生長的,尤其是恆春、墾丁和鵝鑾鼻一帶;也由於銀合歡有很強的適應性,當它落地發芽生長後,為了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會對其他在地植物產生排斥作用──從其根部施放出毒素(例如鍶)於土壤中。
當有其他植物在此生長的話,就會從土壤中吸收到銀合歡所釋出的毒素,對其產生傷害而造成死亡。所以,往恆春、墾丁的路上可以看到生長於滿山遍野的銀合歡,它也因此被列為世界上100種嚴重破壞生態的外來物種之一。
銀合歡除了根部會釋放毒素之外,其莢果和種子中含有「銀合歡鹼」──屬於生物鹼的一種。當動物或人誤食其豆莢時,種子中所含的銀合歡鹼,就會破壞動物或人的組織,而抑制其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
「銀合歡」的嫩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台灣在40~50年代時,當時畜牧業因餵飼動物的飼料物資欠缺,有些農民就會到野外割「銀合歡」的葉和莢果回來餵飼動物,因而容易發生中毒情形。
含羞草素 家畜遭殃
另外,有些農民會將其所飼養的牛、羊放牧在田野間。當牛、羊採食過多野地上銀合歡的莖、葉或莢果時,也會發生中毒。銀合歡除了含有鍶和銀合歡鹼毒素外,亦含有「含羞草素」,當放牧的牛、羊採食銀合歡後,牛、羊瘤胃中的微生物會將含羞草素降解,產生的代謝產物具有毒性,會對牛、羊造成身體機能障礙。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坊間認為銀合歡具有療效,例如種子具有驅蟲的作用,其根和皮則具有消腫發炎、解鬱的效果,因此有些人就會因食用而導致中毒。
中毒症狀會因個人體質而有所差異,患者會身體不適、沒食欲、腹痛、手腳發麻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若有以上所述之異常症狀發生,一定要盡速送至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