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方便中,具五緣的第五項是「善知識」。修行中,透過善知識的因緣化導,能斷除煩惱見真諦。修行的善知識有三種:外護、同行、教授善知識。
外護善知識:修行中,護持行者生活、資養物質的人,稱為外護善知識。假使在深山絕人之處修行,不靠任何物質來資養色身,就沒有外護善知識。假使要專修三種三昧(常行、常坐、非行非坐),就必須仰賴外在的因緣。對於外護善知識,不必分別其根性善惡,只要能幫助行者生活所須即可。不見他的過失、不惱怒他、不特別稱歎,彼此保持修行之道友關係。如母養兒、如虎啣子,善於調和得當。
同行善知識:指修行時的同參道友。行者在日常生活中,修隨自意三昧或修四安樂行,未必需要有修行同伴。修常行的般舟三昧、常坐三昧及非行非坐的方等三昧等,就必須有好的同伴,彼此互相策勵,於道業上精進不懈。如同乘一條船,互相敬重,如見世尊一樣,是名「同行善知識」。
教授善知識:教導行者修行上的方法及指正錯誤的人。這樣的善知識,必須能說般若,能知道什麼是真理、什麼是外道?在修行上的內外方便、修行上的障礙,都能通曉。能善說法義,令行者歡喜信受。又能於各種方便,善知其用,自己能如實實踐無礙。經上說:「隨順這樣的善知識學習,能得見恒沙佛。」是名「教授善知識」。
從觀心的角度來說,佛、菩薩、羅漢,是善知識。六波羅蜜、三十七道品,是善知識。法性真如,是善知識。修行中,藉由佛、菩薩的慈光加被,是外護善知識;六度、三十七道品,是入道要門,即是同行善知識;法性真如是真諦理,是諸佛所證之境,境能引發智慧,即是教授善知識。
再從佛菩薩、六度道品、法性真理的角度來說,又各具三種意義:
一、佛菩薩之善知識:1.修道時蒙佛的威光加持庇佑,即是外護善知識。2.諸佛聖人,雖具殊勝的法身功德,但應身到娑婆修行成道,豈非是同行的善知識。3.諸佛菩薩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即是教授善知識。(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