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十一月三十日發表新通諭「在希望中得救」,強調每個人都需要真正的希望,並批評無神論在近代製造可怕的殘暴與破壞,特別是馬克思主義。
這封名為「基督教希望書」的通諭,以八種語言同時公布,本篤十六世總結批駁了二十世紀湧現出的各種思想形態及哲學啟蒙運動。他認為,如果人們不信仰上帝,單純通過科學和理性是無法獲得救贖和福祉。他在牧函中將天主教思想的對立派從培根到馬克思,進行毫不留情的批駁。
馬克思曾提出,通過沒收統治階級的財產、推翻統治階級的政權,再加上社會化大,生產可以建立新耶路撒冷。本篤十六世說,馬克思最基本的錯誤是忘記了「人和人的自由」,強調唯物主義,但唯物主義提供一個不完全的存在觀,及不適當的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問題方案;自由同時也是對惡的解放。比如說俄國革命「並沒有帶來幸福世界,相反卻留下無情的破壞」。
本篤十六世也指責哲學啟蒙運動的思想方式,缺少必要的人性基礎,因為它脫離與上帝的關聯。在這封八十一頁長的「希望書」中,本篤十六世強調,基督教沒有傳遞社會主義革命的資訊,耶穌也不是斯巴達式的人物,也從來沒擔任過自由解放的戰士。
在本篤十六世看來,人類無法單純「通過科學得到拯救」,科學可以改善世界同時也會破壞世界。教宗在通諭中並闡釋希望與信仰的關係,信仰與理性的對話,及科學、進步與自由的觀念,他說,科學的進步如果沒有道德就會喪失人性。
通諭是教宗對他認為當前特別重要的事所撰寫的看法與感想,通常以神學與教義為主,有時也會關注社會議題。
羅馬聖經學院新約聖經注經學榮休教授萬霍伊樞機主教說,這道通諭具有啟發性,鼓舞人心,激發人懷抱希望。教宗的這篇新通諭以拉丁文、義大利文、法文、英文、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波蘭文等八種語文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