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這則故事出自《聖師錄》。
明正德年間,鎮江北固山下,一日蜜蜂群集,群蜂簇擁著尊貴的蜂王出遊。一隻凶猛大鳥忽然出現,鋒利鳥喙對準蜂王,無情的將牠吞食。
群峰頓失所依,悲憤而惶然的嗡嗡鳴叫,盤旋在空中不肯飛走。傷心欲絕的蜜蜂一隻一隻投入江中自盡身亡。其他蜜蜂也紛紛飛來投入江中,前後持續三天,才結束群蜂殉主的義舉。明朝相國揚一清看了大受感動,令家僕打撈蜜蜂屍體加以埋葬,墓前還立碑,名為「義蜂」,並作祭文悼念。
徐仲光感佩道:「垂裳蒙難,禍由輕徙。左右伊何,臣罪萬死。慟彼銛鋒,慘此滔水。五百田橫,共成一是。」蜂王是群峰的王者,竟不幸蒙難。禍因起於輕率出遊。蜂王的隨從官員真是罪該萬死。大鳥性情凶殘,尖嘴利喙如刀劍,造成蜂王慘死,群峰哀痛欲絕紛紛投江,慘死於滔滔江水中。秦朝時齊王田橫,逃亡到小島上,因不願屈服劉邦的淫威而自刎身亡,部屬五百壯士隨其自盡而亡,展現高節不屈的精神。蜂群效忠蜂王,盡忠而死,有情有義,同樣悲壯感人。
《池北偶談》、《西園雜記》、《綠雪堂雜言》等多部古籍均收錄有義蜂事蹟。宋代王元之的〈蜂記〉云:「營巢如臺,擁王而行。」《化書》亦云:「蜂有君臣之禮。」可見蜂群社會組織嚴密。
生物有知,如駝知泉脈,老馬知途,燕知戊己,蝠知庚申,鶴知夜半,雞知將旦,鵲知太歲,鼉知應更,魚知丙日,鼠知拱立,狐知聽冰,蜃知噓樓。極之歲蘭知元日,桐與棕櫚知閏月。草木無情之物均有知,血氣之類更不必說了。
萬物有知,眾生平等。而人則萬善皆備,無所不知,是為萬物之靈。人若行善有德,則為聖人;若作惡無德,即近於禽獸。
有詩曰:
萬蜂爭擲浪花堆,
三日江雲慘不開;
諫獵書曾回漢武,
侍臣惜乏馬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