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雕藝術家】 都婉莉 文/記者劉雨絲、殷紅梅 |2021.11.28 語音朗讀 16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葉雕,是一門傳統手工藝術,現年六十六歲、家住濟南的都婉莉把這門藝術給傳承了下來。銀杏、法桐、冬青等樹木的葉子,在都婉莉手中都「活」了起來,成為一件件藝術品。圖/新華社都婉莉的葉雕作品。圖/新華社葉雕,是一門傳統手工藝術,現年六十六歲、家住濟南的都婉莉把這門藝術給傳承了下來。銀杏、法桐、冬青等樹木的葉子,在都婉莉手中都「活」了起來,成為一件件藝術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劉雨絲、殷紅梅 葉雕,是一門傳統手工藝術,現年六十六歲、家住濟南的都婉莉把這門藝術給傳承了下來。銀杏、法桐、冬青等樹木的葉子,在都婉莉手中都「活」了起來,成為一件件藝術品。日前,在濟南市中區一小區,都婉莉帶記者走進她的工作室。「葉雕作品不能見光,見光容易變色,保存時間不長。」說著,都老師在桌子後面拿出來用紙包著的葉雕作品。一片片樹葉上雕刻著不同的花紋圖案,讓本來掉落的葉子又通過另一種形式「活」了起來。「小時候看我母親剪鞋頭花,自己就拿著樹葉剪著玩,那個時候我們都叫玩樹葉,剪完夾在本子裡面,比一比誰的好看。」都婉莉說,當自己再拿起剪刀和葉子的時候,就到了二○○○年。參觀展覽勾起回憶一次偶然機會,都婉莉看到葉雕展覽,勾起童年的記憶。想到自己曾經的「作品」存放好久還是綠色,這個展覽的作品卻是發黃的,為什麼?不久後,在母親住院陪床期間,她從路邊採集了葉子,用剪刀試著剪,第一片葉雕作品就是蝴蝶。自此,葉雕成為都婉莉藝術生涯裡不能分割的一道風景,她視每一片葉子都是「寶貝」。葉雕製作周期很長,都婉莉說,最長時間的一幅作品,雕刻這一步就用了十三個小時,「做葉雕要避光避風創作,還有後期的處理和保存,都特別重要。」二○○八年北京奧運,都婉莉用一片指甲蓋大小的葉子雕刻出了奧運五環和「2008」字樣,受到國內外媒體的讚歎,這也是她最小的一幅作品。除此之外,都婉莉還有很多變色、拼色的葉雕作品,有的是葉子本身多色,有的是用幾片不同色彩的葉子拼成。「碰到合適的樹葉很難,我現在不管是旅遊還是回家路上,都會找葉子。」都婉莉說,「在刻畫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葉脈和圖案的完整性,既不破壞葉子的結構,又能呈現出生動的圖案。相對來說,變色葉雕、拼色葉雕比較難製作。」十幾年葉子仍是綠刻畫好的作品還要經過刷防腐液和防水漆、避風避光等工序變成乾標本,自然壓乾能鎖住樹葉的水分和顏色,保存效果更佳。「我覺得想要保存樹葉的綠色是最難的,我現在塗的防腐液是自己配的。讓葉子不變黃,第一次成功的時候,我特別高興。」都婉莉自豪地說,「我的葉子十幾年了,還是綠色。」「收徒難」這三個字是都婉莉提到最多的。二○一五年,葉雕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都婉莉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歡葉雕,可以傳承葉雕。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民間植物分類學者】 楊宗宗 植物獵人 為它跑遍沙漠峽谷 下一篇文章 【非遺傳承人】 趙秀蘭 針線為筆墨 記錄家園的變遷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3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4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5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6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7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08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09蔬食族營養健康滿點 補充蛋白質、鐵、B122025.08.1410社會光明面報導獎揭曉 參賽數創高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擬音師】韓睿達 用聲音創造更多價值【《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追光動畫 呈現真人實拍難有的效果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郁建興 AI浪潮下 並非只鬥智鬥勇【作家】林竹 特殊筆桿書寫動人篇章【海南殘服再生資源公司董事長】陳德琳 以殘助殘 讓愛再生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張和平 尋菌30年成就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