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雕藝術家】 都婉莉 文/記者劉雨絲、殷紅梅 |2021.11.28 語音朗讀 16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葉雕,是一門傳統手工藝術,現年六十六歲、家住濟南的都婉莉把這門藝術給傳承了下來。銀杏、法桐、冬青等樹木的葉子,在都婉莉手中都「活」了起來,成為一件件藝術品。圖/新華社都婉莉的葉雕作品。圖/新華社葉雕,是一門傳統手工藝術,現年六十六歲、家住濟南的都婉莉把這門藝術給傳承了下來。銀杏、法桐、冬青等樹木的葉子,在都婉莉手中都「活」了起來,成為一件件藝術品。圖/新華社 文/記者劉雨絲、殷紅梅 葉雕,是一門傳統手工藝術,現年六十六歲、家住濟南的都婉莉把這門藝術給傳承了下來。銀杏、法桐、冬青等樹木的葉子,在都婉莉手中都「活」了起來,成為一件件藝術品。日前,在濟南市中區一小區,都婉莉帶記者走進她的工作室。「葉雕作品不能見光,見光容易變色,保存時間不長。」說著,都老師在桌子後面拿出來用紙包著的葉雕作品。一片片樹葉上雕刻著不同的花紋圖案,讓本來掉落的葉子又通過另一種形式「活」了起來。「小時候看我母親剪鞋頭花,自己就拿著樹葉剪著玩,那個時候我們都叫玩樹葉,剪完夾在本子裡面,比一比誰的好看。」都婉莉說,當自己再拿起剪刀和葉子的時候,就到了二○○○年。參觀展覽勾起回憶一次偶然機會,都婉莉看到葉雕展覽,勾起童年的記憶。想到自己曾經的「作品」存放好久還是綠色,這個展覽的作品卻是發黃的,為什麼?不久後,在母親住院陪床期間,她從路邊採集了葉子,用剪刀試著剪,第一片葉雕作品就是蝴蝶。自此,葉雕成為都婉莉藝術生涯裡不能分割的一道風景,她視每一片葉子都是「寶貝」。葉雕製作周期很長,都婉莉說,最長時間的一幅作品,雕刻這一步就用了十三個小時,「做葉雕要避光避風創作,還有後期的處理和保存,都特別重要。」二○○八年北京奧運,都婉莉用一片指甲蓋大小的葉子雕刻出了奧運五環和「2008」字樣,受到國內外媒體的讚歎,這也是她最小的一幅作品。除此之外,都婉莉還有很多變色、拼色的葉雕作品,有的是葉子本身多色,有的是用幾片不同色彩的葉子拼成。「碰到合適的樹葉很難,我現在不管是旅遊還是回家路上,都會找葉子。」都婉莉說,「在刻畫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葉脈和圖案的完整性,既不破壞葉子的結構,又能呈現出生動的圖案。相對來說,變色葉雕、拼色葉雕比較難製作。」十幾年葉子仍是綠刻畫好的作品還要經過刷防腐液和防水漆、避風避光等工序變成乾標本,自然壓乾能鎖住樹葉的水分和顏色,保存效果更佳。「我覺得想要保存樹葉的綠色是最難的,我現在塗的防腐液是自己配的。讓葉子不變黃,第一次成功的時候,我特別高興。」都婉莉自豪地說,「我的葉子十幾年了,還是綠色。」「收徒難」這三個字是都婉莉提到最多的。二○一五年,葉雕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都婉莉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歡葉雕,可以傳承葉雕。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民間植物分類學者】 楊宗宗 植物獵人 為它跑遍沙漠峽谷 下一篇文章 【非遺傳承人】 趙秀蘭 針線為筆墨 記錄家園的變遷 熱門新聞 01如水的歌聲2025.10.1902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3【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4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5祈福.勝尾寺2025.10.2006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7【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8【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9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10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故宮學研究院首席專家】王軍 故宮內外探文明【孟戲傳承人】李安平 孟戲人生 高腔傳世【酉陽陽戲傳承人】陳永霞 一手耕田一手戲【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 病原在哪裡 疾控人的戰場就在那裡【數學家】張益唐 AI時代要多學一點數學【文學音樂人】單丹的文學歌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