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疫情生活下 脫口秀 卻紅了

文/記者王辰陽 |2021.11.27
2635觀看次
字級
諾拉。 圖/新華社
《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總決賽由觀眾投票決選出最終排名。 圖/新華社
童漠男。 圖/新華社
《脫口秀大會》第四季以不同的視角切入,讓來自各行各業的脫口秀選手詮釋「從行業走向生 活」的價值主張。  圖/新華社
呼蘭。 圖/新華社
李誕不僅是笑果文化最知名的演員,也是公司創始人之一。 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辰陽

剛剛講脫口秀才兩年的鳥鳥,最近因為《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節目紅了。性格有些內向的她,卻總能寫出犀利而有獨特視角的段子,被觀眾津津樂道。

二○二○年底,鳥鳥放棄了在內蒙古老家穩定的事業單位工作,來到上海的笑果文化,成為一名脫口秀編劇。

回想起當時的選擇,鳥鳥堅定地說:「家人希望我留在家鄉,他們覺得這是實現幸福的路徑裡比較穩定的那一條,但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也能理解。而且這個機會是來上海的笑果文化,我為什麼不試一下?」

地鐵車廂裡常有人在看脫口秀節目,線下演出場場門票「秒空」,脫口秀演員頻頻登上熱搜榜,各類活動也總愛用脫口秀的形式包裝……在上海,看一場脫口秀,已經成為很多人來旅遊的行程,更是年輕消費者線下文娛生活的重要選擇之一。

如果說,脫口秀已經成為現象級的文化潮流,上海無疑是這股浪潮中的高地。日前,李誕、呼蘭、顏怡、顏悅、諾拉(Norah)、童漠男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他們和鳥鳥一樣,在行業發軔階段陸續加入。他們也許能回答——上海為何種出「笑果」?

並非一夜成名的故事

辯論、嘻哈、街舞、樂隊……網路綜藝的興起捧紅了一個又一個文娛行業,相對於其他節目在首季就有高熱度,脫口秀似乎走得慢一些。《脫口秀大會》爆紅是在第三季,也就是二○二○年。

二○二○年初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對於脫口秀來說,這意味著線下演出暫停,線上節目的錄製也無法進行。而此時的笑果文化,則因演員池子「不愉快」的解約事件、卡姆等人吸毒的醜聞陷入泥淖。

李誕不僅是笑果文化最知名的演員,也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對於這些經歷,他表示:「公司在不斷完善演員管理的規章制度,也加強法治的宣傳教育。」但他承認,沒有想到在那麼困難的時候,《脫口秀大會》第三季還可以「火出圈」。

「脫口秀在大陸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大家都認真地投入其中,可能的確到了一個該火的時候了。」演員呼蘭分析說,「還有一個時機,當時疫情剛好轉,大家都特別需要笑,需要開心的力量。」

回看過去,脫口秀在大陸電視螢幕上其實有過幾次走紅的機會,而且幾乎都與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關。笑果文化的創始團隊也脫胎於東方衛視當年的一檔節目——《今晚八○後脫口秀》。彷彿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電視綜藝、網路綜藝與線下演出相輔相成,脫口秀的市場和文化氛圍在上海萌芽。

今年,《脫口秀大會》第四季延續了去年的成績,總播放量已經超過二十五億次。大陸各地的脫口秀俱樂部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據粗略統計,截至二○二一年八月,中國大陸約有一百三十家脫口秀俱樂部,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北京的俱樂部最多,上海次之。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脫口秀觀眾,在北京、上海的觀眾表示,線下看脫口秀演出已經有好幾年。一些因為線上節目認識脫口秀的三四線城市觀眾表示,到上海等地旅遊、出差,會專門來打卡看線下脫口秀演出,而他們所生活的城市現在偶爾也會舉行一些脫口秀演出。

今年因《脫口秀大會》走進觀眾視野的演員童漠男,因為參與節目錄製來到了上海,「上海對脫口秀的市場認可度更高,商業氛圍濃厚,所以也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相對於國外來說,大陸的脫口秀還有挺長的路要走。但大陸脫口秀這幾年有了跨越式發展,演員們也有飛躍式進步。大家的高度關注給演員們帶來壓力,也會推著我們向前走。」童漠男說。

幽默與諷刺一線之隔

幽默與諷刺從來都像是一對孿生兄弟。為了讓觀眾快樂,一些脫口秀存在冒犯的成分,帶來了一些爭議。比如,李誕早前的出圈金句「人間不值得」,一直被視為「喪文化」的代表,儘管他本人多次強調這句話是有特定語境的。另一位脫口秀演員楊笠,對一部分男性「普通卻自信」的評價,引發了社交網路上關於男女性別關係的熱烈討論,其中不乏觀點分歧。

「你在創作時如何拿捏尺度呢?」對於這個問題,脫口秀演員們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呼蘭說:「我討論很多話題,是因為我也身處其中,有很強的感受,比如內卷、中年危機、輸贏等,我的境遇甚至並不比大家要好,不是用嘲笑的姿態去討論,我相信觀眾也能夠感受到你的用意。」

童漠男則認為,脫口秀的表演肯定不是為了冒犯而冒犯。演員是想把一個可能尖銳的話題,通過柔和的方式表達,讓觀眾產生愉悅的情緒。「脫口秀是一件真誠的事情,要說你認為對的內容,再把它變得好笑。」李誕說:「當然有大方向的把握,但是沒有辦法預判某個話題會不會引起爭議,我們要從專業角度考慮,脫口秀是不是合格。」

從小眾走向大眾

未來形成文化浪潮?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有媒體曾設問:脫口秀會成為上海的城市文化新名片嗎?

儘管已經有二十個左右成熟的脫口秀俱樂部,但是上海的脫口秀線下演出經常一票難求。今年,《脫口秀大會》和線下文化場所「笑果工廠」入選了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資金的支持項目。這項資金專門用於服務打響上海「四大品牌」,支持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及發展,聚焦文化創意產業重大、關鍵和基礎性環節。

英語脫口秀興起

從中國大陸來看,脫口秀線下演出正在逐漸復甦。據笑果文化粗略統計,二○二○年十月至二○二一年七月,大陸的脫口秀演出票房高達將近人民幣一點二億元,正式參與過商演的脫口秀演員已經超過了五百人。

「這個數字還不夠。我們這個行業剛剛從0走到1,如果上海有五千人講脫口秀的話,可能才算我們往前邁進了一大步。」李誕表示,笑果文化每年都會開設多期訓練營,挖掘並培養行業的人才。

顏怡、顏悅這對雙胞胎姐妹都是經過訓練營才把脫口秀作為正式工作的。兩人最近在研究如何把脫口秀和舞台劇結合起來,作品即將亮相烏鎮戲劇節。「希望這個行業可以持續發展成一道大大的文化浪潮。」顏怡說。

脫口秀的語言種類也在上海不斷拓寬,很多俱樂部開始固定排演上海話方言和英文的脫口秀表演。

諾拉就一直在堅持用中文和英文表演,她記得在二○一五年前後上海就已經有了英文的脫口秀俱樂部「KungFuKomedy」,演員來自全世界各地。英文脫口秀不僅會有更多的視角,不同的演員也會去聊他們各自文化背景下關心的內容,跨度更大。諾拉說,「我希望以後能繼續去英語母語的市場做演出,把中國演員的視角帶到更廣的觀眾群。」

內容承載著思考

之前,網路上流傳過一篇很火的文章,標題稱「三四線(城市)沒有李誕」,這種情況隨著線上節目的火爆似乎正在改變。脫口秀演員們反映,現在到外地工作或者出遊,通常都有路人能認出他們。

笑果文化首席執行官賀曉曦表示,公司或者行業的成長,取決於有多大的產能供給滿足市場的需求,歸根結底是優質脫口秀演員的培養和內容產品的輸出。從行業發展階段看,脫口秀行業正在從小眾走向大眾,未來也會細分出垂直領域的更多市場機會。

「我們暢想過,脫口秀可以發展成為像電影、話劇這樣的文藝形式,它的內容也可以承載我們的思考。很幸運,我和這群人都身處在這個節點,能夠一起努力推進這件事。」呼蘭說。

(參與採寫:劉一鳴)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