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雙減政策起跑 因為鬆綁 才能自主成長

文/記者王炳坤、王瑩、武江民、李恆 |2021.12.04
1528觀看次
字級
解釋蜜蜂與食蚜蠅的區別。圖/崔宸溪提供
崔宸溪製作的螞蟻牌象棋。圖/新華社
透過閱讀,給予足夠成長的空間,並輔以陪伴和引導,會激發出更多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圖/新華社
崔宸溪依照自己的興趣探索,累積自己的資料庫。 圖/崔宸溪提供
崔宸溪製作的螞蟻牌化學元素周期表。圖/新華社
雙減政策實施後,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成了中國大陸中小學生家長關切的重點。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炳坤、王瑩、武江民、李恆

「教材印錯了。英文單詞bee上原本是蜜蜂,這裡的配圖卻是食蚜蠅。」十二歲的崔宸溪在預習課本時,發現大陸滬教版七年級英語教材第九十五頁上的蜜蜂配圖存在錯誤。向上海教育出版社反映後,他得到了肯定的回覆:「確實錯了,現在的小朋友太厲害了!」

這件事經過媒體報導,馬上衝上了熱搜,崔宸溪也紅了。不少網友評論:「後生可畏!這才是素質教育應有的樣子」「認真、較真,為敢於質疑權威的小朋友點讚」……

崔宸溪在學習上,考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自學歷史、化學、繪畫、計算機編程等知識,特別是在生物學方面有濃厚興趣,讓他成為學校裡小有名氣的昆蟲達人。

記者走進崔宸溪的世界,從小小少年「非主流」的成長經歷中,去思考「雙減」背景下中小學生的教育之道。

因為熱愛眼裡有光

崔宸溪是瀋陽市第一二六中學哈爾濱路校區的初一學生。他個頭不高,清秀機敏,十分精神,周圍人總喜歡喚他為「小崔」。每每說起昆蟲,他的眼睛都在放光。

「他特別喜歡生物學,是班裡的昆蟲專家。」小崔的小學班主任朱曉棠說。草叢、樹林、花壇都是小崔的祕密基地。在他看來,那裡藏著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每一隻蝴蝶都有自己獨特的花色;螞蟻一遇到甜的東西,觸角就會硬起來;螞蚱跳遠的長度是自己身長的近二十倍……在點滴方寸間的大自然裡,小崔深挖細琢、追著趕著,初識了這個世界的奇妙。

在接觸的各種昆蟲中,小崔對螞蟻最感興趣。他說服爸媽,在家裡搭建蟻巢,先後養過十五種螞蟻。「多數小朋友都喜歡小貓、小狗等寵物,沒想到我兒子卻將螞蟻當成了自己的朋友。」交流中,小崔的爸爸崔金福告訴記者。

《昆蟲記》是小崔最喜歡的一本書。「法布爾眼裡的昆蟲世界,不是書上枯燥無味的圖片和文字,而是一個個有故事的生命。」小崔從《昆蟲記》中尋找靈感,也嘗試著細緻入微地觀察螞蟻世界,學習昆蟲知識。這讓他對螞蟻的喜愛不停留在一時興起,瞎玩一氣。

每次放學後,他都會搬起板凳,端坐在螞蟻人工巢前,透過玻璃窗細細觀察螞蟻的一舉一動。在放大鏡的幫助下,螞蟻的形態變得清晰起來:單頭六臂,頭頂的觸角長短相接,腹部前後顏色深淺不一。為了照顧好這些「客人」,他會查找書籍,把蘿蔔葉、花生、菜葉、白糖、維生素片等剁碎,調配螞蟻專屬的營養餐。

生活在昆蟲世界裡

時間長了,他對各種螞蟻的習性和特徵都有了深入了解。在小崔家的牆壁上,貼著一張特殊的化學元素周期表。表格中,螞蟻成為一百一十八個化學元素的「代言人」:「鈣」元素下,一隻螞蟻微笑著舉起雙手,手裡是剛啃完的骨頭;「銅」元素裡,一隻螞蟻穿著金黃色的衣服,頭頂一道閃電穿身而過,表示銅的導電性。小崔還用不同習性的螞蟻代表象棋中的棋子,「炮」是分泌蟻酸禦敵的黃猄蟻;「馬」是善於跳躍的跳鐮猛蟻;「車」是行動迅捷的銀絲箭蟻……三十二隻螞蟻列隊楚河漢界兩側,一戰即發。

在小崔的房間裡,幾個書架上擺滿了《昆蟲世界》、《昆蟲百科》、《牛津大學終極昆蟲圖鑑》等幾百本生物書籍。採訪中,小崔對「蒼蠅為什麼會搓腳」、「翅膀扇動最快的昆蟲是什麼」、「蜻蜓為什麼要點水」等知識張口就來。

記者拿出滬教版英語教材詢問「蜜蜂配圖的錯誤是怎麼發現的」,正在整理書籍的小崔回答:「其實挺簡單,就是蜜蜂有兩對翅膀、食蚜蠅只有一對,而且蜜蜂的肚子是胖胖的、食蚜蠅很瘦的。蜜蜂的觸角很明顯,食蚜蠅的不明顯。」像在說著一件很平常的事兒。

尊重孩子的客觀差異
興趣愛好成了學習動力


今年七月,中國大陸實施「雙減」政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課外培訓負擔。十月二十三日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也強調家庭在未成年教育中的作用。

「雙減」之後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這些都成了中國大陸中小學生家長關切的重點。崔宸溪的故事被報導之後,很多家長前來取經。媽媽王丹總是說:「我家孩子從來都是散養的,讓他做自己就好了。」

實際上,習慣了「散養」的王丹與很多人一樣,也曾有過「中國式家長」的焦慮。「進入小學後,看到身邊人都帶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我一開始也擔心他有些課程跟不上。」王丹說。

「後來還是想先觀察一段時間,以他自己的愛好為主。」王丹說,她沒有對小崔的補課做強制要求,而是採用平等溝通的方式,與孩子商量是否需要補課。小崔喜歡畫畫和設計,王丹便為他報名了線上課程;每到周末,母子兩個人總會前往圖書館,一起看書、選書,拓展新的興趣愛好。

主動學習效果好

時間一長,王丹欣喜地發現,興趣愛好反而成了助力劑。「小崔在課堂上專注力很強,聽講非常認真,下課也總是能盡快完成作業,不拖拉,很自律。」小學和初中的班主任都給予小崔一致評價,這與孩子從小學會了自主學習,對各種問題都懷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是密不可分的。「他總是主動學,帶著問題學,通過學習去尋找答案,這比有些孩子只是被動接受,靠老師灌輸知識的效果好多了。」

在王丹看來,焦慮是很多家長的常態,但不能因為焦慮,強制剝奪孩子們對興趣的追尋。不給孩子「綁架」的愛,給他們足夠成長的空間,並輔以適當的陪伴和引導,會激發他們迸發更多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角度新穎打破常規

今年十一國慶假期,老師出了〈這就是母親〉主題的作文作業,崔宸溪寫的是蟻后如何保護卵的故事,讓老師印象深刻。「角度新穎,打破常規,這何嘗不是一種創新意識呢?」小崔的語文老師馬英鸝說。

「很多家長動輒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瀋陽市教育研究院學習科學研究室主任侯明飛說,其實,孩子本身就是個性化、多樣化的個體,不能放在同一賽道上進行標準化的比拚。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客觀差異,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注腳,讓他們在不同的賽道上愈跑愈遠,長成他們應該有的樣子,而不是我們想要的樣子。

日前,小崔正在忙著排練一齣自導自演的心理劇。「這是心理課上老師交給我的任務。它講的是一個人成名後,受到了很多關注,逐漸膨脹,最終一事無成的故事。」小崔說,希望自己不會變成那個樣子!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