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 欲為帝耳

文/嚴陽 |2021.11.23
519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西元前一九五年冬,漢高祖劉邦與黥布的軍隊在蘄西(今安徽宿州)對陣。黥布軍隊十分精銳,高祖便在庸城堅壁固守。兩軍遙相對望,黥布的布陣如同當年的項籍軍隊,高祖質問黥布:「何苦造反?」黥布回答:「想當皇帝而已!」高帝怒聲斥罵,於是雙方大戰。(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

這場平叛之戰,最後由劉邦大獲全勝,黥布敗走並為亂軍所殺。但是讓我們感興趣的不是這個結局,而是黥布與劉邦對陣時回答的一句話:「欲為帝耳!」很少有人這麼直率的答覆,有可能是膽量不夠,也有可能是各人表達觀點的方式不盡相同。

舉例說,秦朝末年最先舉起義大旗,打響顛覆秦王朝第一槍的陳勝,他曾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與黥布同為西漢開國功臣的淮陰侯韓信臨死前,仰天長嘆「悔不聽蒯通之言」,其言下之意是後悔當初未能聽進蒯通勸他自立為王的建議。而黥布的表達,來得最為豪爽與直接,這句話應該也是很多人的心聲。

拿破崙有句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相對來自西方的說法,東方「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思想,則更為人們熟悉及理解。「人往高處走」的最高處是哪裡?是帝位,是龍椅。但是,鑒於皇帝只有一個,而且按規矩只能傳給自家血脈,所以,別人可以羨慕,可以覬覦,但卻不宜說出口;至於黥布,他既然已經走上了「謀反」的不歸路,就再也沒有顧忌,大膽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或許我們可以推測,歷來不乏為人臣者心裡也藏著「欲為帝耳」的心思,只是不敢明說及付諸行動而已。例如漢初「三傑」韓信、張良、蕭何,韓信的表現算是比較明顯,然而張良、蕭何難道沒有嗎?事實上對劉邦來說,對後兩者也曾有所顧忌,並逼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拉開其與龍椅的距離,以免禍及自身:張良以身體欠佳為理由,晚年很少過問朝政;而蕭何不得不「自汙其名」,即故意用低價收購老百姓房地的做法引發民怨,進而讓劉邦放心。

所以,「欲為帝耳」的心態在所難免,尤其當一個社會不能給人公平競爭的機會時,難免會誘發其中的一些人採取非常手段,以尋求上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